案情簡介:
2007年9月,李某分期付款在某市某汽車銷售公司購車后欲為其車購買保險。李某與該汽車銷售公司約定,在李某沒有還清車款之前,保單上登記的車主是汽車銷售公司,汽車銷售公司作為被保險人,保險費由李某支付,后李某按此約定在深圳市某保險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20萬元,但在保單上根本沒有出現李某的名字。后李某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傷亡,法院判決李某負刑事責任,并連帶賠償受害方19萬余元。但是保險公司以李某不是被保險人,沒有權利向保險公司索賠為由拒絕賠償,李某無奈,投訴至保險監管機構。
評析:
在本案中,李某作為車輛的實際使用人,被法院判決承擔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但在保險法律關系上,被保險人為汽車銷售公司,因此,盡管李某實際支付了保險費,但是他不具有向保險公司索賠的權利,無法獲得保險賠償。同時,由于被保險人——汽車銷售公司無須承擔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賠償責任,因而保險公司也無須向汽車銷售公司進行賠償。這樣,李某白白支付了保險費,但轉嫁風險的愿望落空。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主要是分期付款購車人對權益關系不清楚造成的。那么,分期付款購車人怎樣才能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呢?
在分期付款購車人沒有還清購車款前,盡管車輛名義上的所有權仍在汽車銷售公司,但車輛是由購車人在進行日常實際使用和管理。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法院通常判決由實際使用人即分期付款購車人,而不是汽車銷售公司來承擔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這就意味著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主要是購車人承擔的。因此,在為車輛購買保險時,理應著重保障購車人的利益,將向保險公司的索賠權賦予購車人,即由購車人充當被保險人。
那么,根據現行保險法律,尚未付清購車款,不擁有車輛所有權的分期付款購車人可以充當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嗎?答案是肯定的。《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人。”第四十八條規定:“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不得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比缟纤觯徿嚾嗽趯囕v進行日常的實際使用和管理,并承擔著車輛使用所產生的風險,一旦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購車人將面臨對受害人進行賠償的法律責任。因此,購車人對車輛具有合法的經濟利益,從而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車輛進行投保,并充當被保險人。
至于汽車銷售公司,它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是購車人不能如期還清車款,其參與到汽車保險中的主要目的在于當車輛發生損毀時,能夠迅速通過保險賠款來補足車輛的余款,以避免購車人因交通事故賠償造成失去償付能力或產生信用風險,而這一目的通過在保險合同訂立時,把汽車銷售公司作為車輛損失保險賠款的第一受益人(受益金額應限定為購車余款)就可以達到。可見,在對分期付款所購車輛進行保險時,應當由購車人來投保,并充當被保險人,而由銷售公司充當車輛損失保險的第一受益人,這樣,雙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