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勝
3月28-29日,《中外管理》雜志主辦的“轉型4話—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與落地實施策略”培訓活動在北京西苑飯店成功舉行,會議邀請了四位大咖,他們分別從“話趨勢、話模式、話績效、話營銷”四個角度剖析、講解、指路,與一百多位企業家共同探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轉型成功之路”。
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得很多企業手足無措,在《中外管理》雜志顧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穆勝看來,互聯網讓商業模式的基本要素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時代虧損甚至變成一個值得炫耀的資本,以下為其演講節選:
互聯網為企業帶來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商業模式的變化,即企業如何通過外部去構筑一種恒定的邏輯,實現最大程度上的產出。第二是企業內部的變化,即企業內部是否足夠靈活,其組織架構能否支持變革。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其基本要素發生了如下變化:
一、客戶細分變得沒有必要。賣套子的杜蕾斯和賣套房的潘石屹搶用戶,搶流量。因為用戶關注了杜蕾斯之后,就少了關注潘石屹的時間,這個東西叫流量。在這個時代,只要獲得了用戶的關注,企業就可以向用戶推送各種各樣的產品。
二、渠道推統統被殺死。只要在京東或者在淘寶上擺一個產品,理論上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到這個產品。
三、客戶關系將會被吸收。以前是對客戶關系進行分層管理,但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越來越人格化,企業老板成為人格化的最大載體,承載了企業形象。客戶關系在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個人格化的具象。
四、關鍵意義走向趨同。互聯網時代,所有關鍵業務都變成了導流加變現的模式。把用戶的流量導入進來,向用戶推薦各種各樣的東西,只要和用戶保持聯系,企業永遠有機會制造下一個成交,而產業細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五、成本結構不被考慮。互聯網時代虧損變成一個值得炫耀的資本。
這里面講到一個笑話,前段時間比較火的京東的劉強東和奶茶妹妹很多人編了他們的笑話,有的人編了一個笑話,奶茶妹妹回到家里,家里的親戚們不知道她在談戀愛嗎?就問,小姑娘長得挺漂亮的,有男朋友沒有?奶茶妹妹很羞澀的說有了。又問做什么?做點小生意。人家問賺錢嗎?不怎么賺錢。你做了幾年,做了十年了。那你可以扔了,找一個男朋友做一點小生意,還不賺錢,做了十年了。沒什么前途。我們的思維是什么?是傳統企業的,傳統商業模式的思維。當你這個時候告訴他,那個人叫劉強東,大媽說立刻說這個好,這個好別放過他。為什么互聯網時代虧損變成一個值得炫耀的資本?為什么劉強東和亞馬遜的老板可以這么驕傲的說,不要跟我說什么盈利,誰說盈利我跟他急,說盈利這個事特別俗。知道為什么嗎?是因為有資本給他們撐腰,有些人捧錢讓劉強東燒,你們知道在融資的過程中,創始人的資本的股份,是越融越稀,你知道馬云和劉強東越融越多的。為什么?因為人家要確定你馬云和劉強東始終和這艘大船綁在一塊。為什么這么重要?資本把這個燒錢的創始人綁在這個船上,是因為有了這群流量之后未來商業有無限的可能,阿里如果不是有這個八億用戶的流量的話,它在美國上市的時候,不可能創造這樣的市值的奇跡。那個東西不簡單,你想象一下當有一個人對你無比了解,你隨便點一下鼠標他就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的時候,你所有的錢實際上暫時存在你這兒,人家想拿就拿,你還很高興,因為推薦給你的是你想要的。
以往的商業模式九大要素變成了四要素:即內部資源能力、外部合作生態、價值創造、收益獲取。在這樣的時代,商業邏輯變成了企業如何利用內部資源能力,聯合外部的合作生態為用戶創造價值,最后實現盈利。
組織變革呈現三大趨勢
在穆勝看來,企業的組織轉型在這個時代呈現三大趨勢:
第一、用戶中心主義。生產需求由用戶發起。組織需要變得更加靈活,需要用更加靈活的資源組織形式去匹配用戶需求,用戶需求應該是發起生產的起點。
第二、企業平臺化。企業一定要去行政權威,讓業務單位和個人主動能動性,企業管理層讓自己更多為資源的分配者、規則的制定者。
第三、員工創客化。企業平臺化使得企業本身變得開放,而一旦企業需要的是創客而不是員工,其開放程度就進一步增加,企業就形成了一種“開放的人力資源體系”,員工可以是“在線”而不“在冊”。任何有才華的人一旦認可平臺的資源,都會進入平臺,創造價值。
在這樣的變化下,企業應該做到兩點:
一、傾聽用戶的訴求。和用戶交互,必須把員工變成很多傳感器,從而了解用戶的訴求。
二、組織內部進行變革。企業必須要把自己打造成小模塊,與其他企業進行聯合,形成一個合作生態,這樣才能滿足用戶多變的訴求。在既有的組織架構下,高層權威感知不到市場的溫度。組織不靈活,就像是巨艦一樣。這個時代下,強勢的CEO一定是企業的短版。所以,云組織是未來的趨勢。
來源:中外管理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