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的未來,思路已經清晰。
2018年,海信電視全渠道銷售額、銷售量占有率均居中國市場第一,超越索尼和三星成為中國電視第一品牌。2018年,海信激光電視在80寸及以上產品的市場銷售量占有率高達53.76%。海信冰冷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空調產品排名第五,光模塊產業市場占有率居全球第六,國內第一,其中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八年全球第一。在新興的智能交通領域,海信集團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占有率連續九年國內第一。海信集團連續兩年位居BrandZ中國出海品牌十強,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海信集團海外收入逆市上揚達到378.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2018年,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66.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2%。從傳統“家電公司”向全球化“高科技公司”,海信集團實現華麗轉身。跨過千億門檻之后,海信又將如何布局未來?10年前,電視還只是簡單的播放器;5年前,智能電視開始發力;今天,能接入物聯網的電視才有市場。隨著底層技術的發展、交互方式的優化、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和銷售渠道的變革,傳統家電企業轉型成為行業必然趨勢。但在轉型求發展的過程中,不乏“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企業。它們的生命為何如流星般短暫?海信電子信息集團副總裁馬小航認為:他們“沒有在主航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上下游供應鏈里拓展,而是盲目多元化經營。”“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殺入一個新的行業,是非常難做的。”馬小航表示,企業拓展業務要做到,付出“0.1”或者“0.2”的投入,就能產生一個新東西,而“1”是之前曾經積累過的東西。企業拓展重新再造“1”,經營風險是非常大的。未來是現在基礎上的未來,企業拓展要在“本身有較好的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否則殺入這個行業就是盲目的殺入,就是在賭博。”傳統企業轉型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或者“+互聯網”,通過技術積累,不斷擴大差異優勢,才是真正的拓展。海信以顯示技術為基,在激光電視、智能交通、電子醫療、光通信等領域不斷開拓業務版圖。從傳統家電,到如今的智能產品全面開花,一直在“主航道”引領下創新,布局未來。今年九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怎樣的技術路線更有未來?行業充滿了激烈爭論,但是我們認為激光顯示無疑是這其中最好的'潛力股’。”海信已在激光電視上深耕12年,挖了足夠深的護城河。回看2018年,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不少明星互聯網公司停止了高速增長,傳統實體企業也面臨巨大壓力。但海信依舊能保持積極發展之態,增長的背后正是精準的眼光,超前的布局。海信的未來布局里,激光電視是關鍵。周厚健對外公開表示:這些年自己親眼目睹了等離子和液晶電視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在當前LCD、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各種顯示技術不斷發展、交替或彼此取代的動蕩時期,激光電視因為健康護眼、顏色表達、節能環保以及產業鏈較短的特性,具有其他顯示技術無法超越的先天優勢。在他看來,海信2014年推出全球首臺100寸激光電視以來,短短5年,激光電視解像度從2K到4K,光源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尺寸從100吋到300英寸再下探到75英寸,體現出快速發展的技術活力,前途最為光明。”與發展激光電視相輔相成的是布局顯示技術。電視四大屬性:畫質、音質、結構、內容,顯示技術首當其沖。“因為顯示屏的成本在急劇下降,顯示屏本身的內容又給你帶來很多的交互和便利。”馬小航談道:“你會發現,顯示的位置是越來越多,顯示產業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蓬勃發展。”海信首款兩萬元以下激光電視80L5,上市后即成爆款
未來,顯示將無處不在。但“顯示技術很多年沒有變革過了,跟手機相比,變得太慢了。未來的兩到三年,顯示技術可能會有一次變革,海信已經在提前布局和深入研究。”原來賣電視,實際上是在賣顯示、音頻和外觀。而如今,“內容”成為電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信電子信息集團副總裁馬小航表示:海信在2011年啟動智能化戰略。”2011年,海信推出的全球首款個人智能電視——iTV, 實現了讓“電視無處不在”的多屏互傳;2014年發布讓電視成為家庭私密社交平臺的“聚享家”功能;而2019年,海信實現“全場景圖搜”“全場景語音”等功能的VIDAA AI系統,則進一步成為業內開創智能應用的先行者:“全場景圖搜”實現全場景實時圖像搜索功能——不僅能識別屏幕里的各類人物、物品,而且能將與之相關的新聞、攝影、同款購物和八卦一并呈現;“全場景語音”,則是支持訂外賣、訂機票、翻譯、查詢等89種智能場景服務的交互系統,具備業內獨有的六輪連續人機對話功能,可識別33種人物關系,同時支持普通話、粵語、四川話、湖南話、上海話、閩南語六大方言識別。在“內容”成為電視重要組成部分的時代,海信則通過“聚好看”進行內容布局。據了解,海信聚好看目前的優質訂閱內容已經包括Netflix、Youtube、VUDU、HULU、Stan、Prime Video、Google Play 等近百家全球頂級內容平臺。通過全球內容及本地內容結合的策略(GLOCAL),打造優質訂閱內容,優質免費+廣告內容,社交平臺內容的平臺。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海信聚好看在全球累計激活用戶數量已經超過450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互聯網電視“頭號玩家”。今年成立運營亞、澳、美、歐四大運營中心,專注于核心內容引入。未來的電視,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未來不帶運營的電視,你是賣不出去的,電視軟件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基本標配。”馬小航補充道。海信電器總經理于芝濤則表示:“客廳大戰”再喧鬧,電視機作為家庭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萬物互聯的時代機遇下,電視更是迎來新的機會。事實上,未來的智能電視市場,比拼的就是物聯網框架下的“智慧家居平臺”創新能力。為了這個“主航道”,在兩年前,海信成立了國家級智慧家居平臺——聚好聯。當前已主導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2項。支持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慧抄表、智能安防、智慧消防、環境監測、智慧社區、共享租賃等業務。 與此同時,海信在物聯網的“兵家必爭之地”——AIOT芯片等“頭部技術”上,也持續加大投入。海信目前正在進行的兩個AIoT芯片的研發:AI MCU芯片,用于“冰洗空”及廚電,賦予白電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后續還將進入工業控制及車載領域;AI SoC芯片,則是白電智能化的主控芯片,也可作為TV的AI協處理器。這兩個系列芯片產品,會完成海信白電及廚電智能化,并在此基礎上與TV進行互聯,使智能家居得以真正實現。實際上,海信也是國內同時在黑電和白電領域兼具強大實力的唯一一家企業,具備智能家電、通訊、智慧家居等全智慧產業鏈的獨特優勢。“畫質和應用的齊頭并進,社交時代的到來,不斷賦予電視更多的可能,不斷賦予海信更大的想象空間。” 于芝濤表示。據IDC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的全球市場規模將擴大近兩倍,達到1.7萬億美元。很快,隨著5G時代的全面來臨,網絡傳輸帶寬提升,未來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但產品為王依然是不變的真理。畢竟任何“智能化”的賦能,歸根究底還是要落在產品品質上。“現在無論傳統家電行業還是高科技行業,在未來幾年,一定有一些企業會被淘汰出局,新的產業布局會產生”。馬小航總結說。海信的未來,思路已經清晰。但正如海信的價值體系所強調的:把質量看作生命,是海信一直以來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最好體現。未來與現在的差別是技術的進步,但不變的始終是品質。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