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它表層的規范,第二個是它深層的精神。
預記末法:
【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這以下是佛陀的預言,說:在我(佛陀)滅度之后,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魔強法弱的時候,這些妖邪的精靈、妖魅、邪人,就開始出來活動了。這些惡人出來活動,是以什么方式呢?
是“潛匿奸欺,稱善知識”,他把心中欺詐、欺誑之心,把它隱藏起來,表面上裝出一副大善知識的樣子,每一個人都自己認為自己得上人法。說:我是某某的古佛轉世、某某菩薩轉世…。他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抬高了呢?他的目的就是要“詃惑無識,恐令失心”。無識就是說,他對佛法的知見、他對佛法諸法因緣生的道理,沒有很深刻的體驗。
詃惑,“詃”就是這個人,他會經常談論吉兇禍福,說你這個人,什么時候會發生什么災難、什么時候會有什么樣的病痛…以這樣一種吉兇禍福的口氣,來迷惑這些沒有知識的人。
那當然這個人也搞不清楚生命的緣起,也不知道世間上果報是有因果的,他也搞不清楚,就“恐令失心”。他就被這恐怖的言詞,失掉了一種正確的判斷力,六神無主啦;尤其一個人遇到病痛、遇到災難現前的時候,他更是六神無主。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人以善知識的姿態出現,妄談吉兇,結果呢,“所過之處,其家耗散”,這個人所到之處,眾生為了要消災免難,就把金錢供養出去,結果整個財富就要耗盡了。
這里的盜戒,它的一個深層意思,我們看后面的經文,他不單是偷盜財物,他是“偷取佛法,販賣如來”,這個過失是比較重的,后文會講到。
我們先做一個簡單說明──只要是在世間上出現一個佛教的善知識,不管他是哪一個宗派,有兩個共同的原則是不可以犯的,兩大禁忌(一犯到這兩個重要的標準,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第一、一個善知識不能夠自我膨脹─妄談自己個人的修證。比方說,他在大眾場合宣揚他自己持戒修苦行的善法,更嚴重的是宣談自己個人的果證,這是佛教的大忌,因為你個人的修證,你談出來有什么用呢?佛教的理論是諸法因緣生,我們把法門提出來,每一個人依照法門去修持,他就能夠離苦得樂。如果我們妄談個人的修證,產生個人的盲目崇拜,使令整個學佛的焦點,就失去它的焦點,大家不是在學佛法,是在學你個人的行為,這對整個佛教來說,不是好事情。所以一旦是在自我膨脹,這個就是有問題。
第二、顛倒說法─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一個善知識絕對不能夠在公開場合,妄論感應神通、吉兇禍福,不可以的!因為你這樣子,會讓大家產生一種向外攀緣的心。
佛教的根本思想就是--回光返照,向內安住的。法師的責任就是--弘護正法,開人智慧,開啟他人心中的光明。
自我膨脹跟顛倒說法,都有誤導眾生的過失,把眾生誤導到另外一個方向去,所以在后文說:偷取佛法,販賣如來,這一部分佛陀發揮的比較多,有很深重的教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