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13)——少陰病之麻黃類方證

第二章、少陰病

第三節少陰病方證

一、麻黃類

1、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方】:麻黃二兩,細辛二兩,炮附子一枚(約10-15克)。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這是風寒表實兼寒飲的陰證。惡寒、無汗、脈沉者。或有微發熱,惡寒甚至劇,發聲嘶啞,神疲欲寐,舌淡苔白。

歌曰:麻黃附子細辛湯,解表祛飲好商量。少陰表證反發熱,外寒內飲兩解良。

馮世倫先生將此方證歸于少陰太陰合病,特注明。但也可跨屬少陰、少陰太陰。

2、麻黃附子甘草湯

【組方】:麻黃二兩,炙甘草二兩,炮附子一枚(約10-15克)。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風寒表實陰證。見惡寒、無汗、脈浮微細者。或有微發熱,身痛,手足冷,氣短,小便不利,神疲欲寐,舌淡苔白。

體弱或老年人若患傷寒或感冒,往往表現為少陰病。但也有見于青壯年(稟性陰寒之體也)。

歌曰:麻黃附子甘草湯,是治少陰表證方。麻黃量小附子溫,微汗解表神能強。

傷寒301: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注】:301條幾乎是最難解釋的一條。

聯系7和281條,少陰病一般特點是脈浮細、但欲寐、無熱惡寒。301條卻說 病剛開始時是「反發熱脈沉」,怎么回事呢?

少陰病的常態,是脈浮細,氣血弱,精力不振而欲寐。但病之初,尚未達到入里地步,故脈浮細。脈沉則主水主飲主寒,一般就入太陰了。

太陽病發熱,指用溫度計可測量的客觀狀態,表明正邪交爭在體表,古代沒有溫度計,患者自我感覺也知道自己發燒,同時又感到怕冷怕風。少陰病,說它無熱,并不是一點熱沒有。少陰也是正邪交爭于表,津液也要往表去,不過不像太陽那樣。故往往也有點發熱,不過患者主觀感覺好像沒有熱,但也象太陽病那樣怕冷。所以「無熱」并非全然沒有熱,乃自覺不發燒,特別是手足不溫。所以少陰病的常態是手足不溫、自覺無熱、惡寒、脈浮細、但欲寐,當然還有頭痛、身痛、骨節痛等。

現在「反發熱,脈沉者」(中間不應當斷句),仲景說這是反常態之證,這也是少陰一個特殊的脈證,如同283條脈浮緊「反汗出」也是特殊的脈證。

當然這不是太陽,太陽必脈浮。這里脈沉主水。而「反發熱」當指手足反溫,何以見得?

可參見292條。292條說:「傷寒292: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這條也有個「反」字,反者不是常態也,那么少陰病常態是什么呢?這條給出明明白白答案,反常態就是「手足不逆冷」。那么,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少陰病,一般即使有點熱,手足也是冷的,而且自我往往不感到發熱。

這樣就完全說得通「無熱惡寒,發于陰」了!

那么「脈沉」主里有水,馮世倫先生把301條情況說成少陰太陰合病是有道理的,但這是少陰初病,水之為害還不是矛盾焦點,解表是首先要考慮的,所以我們說它可跨屬少陰、少陰太陰。

301條這個脈證無論從太陽還是從少陰角度都看似矛盾。內經解釋為「太少兩感」者,是把「反發熱」當做太陽,把「脈沉者」當做少陰,因為他們本來就把少陰也說成是里。

301條以解表兼溫里的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本來就津虛血少,發汗解表需減輕麻黃的用量以小發其汗,且必加亢奮藥附子。附子、細辛皆為水而設。

第92條就是301條的翻版,可對照。92也應該接在301后,王叔和放錯地方了。第92條說:「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92條應當緊接在301條之后,「若不差」是指服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后若病不解,應當改為救里。為什么說92條先服麻黃附子細辛湯呢?因為(雖然脈沉)「手足不逆冷」的「反發熱」,可以先試試汗法,這也說明,這種「反發熱,脈沉者」是少陰太陰合病。不過我們把麻黃附子細辛湯看成跨屬少陰、少陰太陰。

還有323條,也可以拿來互參:「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這條雖然也脈沉,卻不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卻「急溫之」,因為沒有「反發熱」,手足是冷的。這也進一步證實「反發熱」就是「手足不逆冷」。

傷寒302: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

【注】:麻黃附子甘草湯是少陰正治。

有一種「少陰三部曲」的說法,第一天麻黃附子細辛湯,第二、三天麻黃附子甘草湯,若不解,隨后就是四逆湯了。這個說法有問題。如果少陰病「反發熱脈沉」,即使是第二、三天也應該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服了它,如果脈不沉了,浮細了,仍惡寒無汗不解,當然繼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如果一開始就是無熱(包括有點體溫但手足冷)脈浮細無汗惡寒,那么即使第一天就應當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有是證,用是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都是少陰汗法方證。有人不承認前者是汗法,把后者說成「少陰方式變通的汗法」(摘自一位內經釋傷寒大師的話)。說來說去,還是不愿意承認少陰是表!

外感現少陰病,故宜抓緊時間微發汗解之,稍有延誤,極易轉屬太陰或厥陰,則不可再從表解。若太陽中風汗自出轉少陰病,或表虛之少陰病,當于桂枝加附子湯或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等求之。

【插曲】:方證與藥,是兩個層次關系。先重視方證,然后才是局部、細微的用藥變化,最后才是加減。所以胡老說「方證對應是經方體系辯證的尖端」,請注意「尖端」這個用詞!

3、麻黃附子湯

【組方】:麻黃三兩,甘草二兩,炮附子一枚(約10-15克)。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分,日三服。

【方解】:風寒表實、水氣證。此即麻黃附子甘草湯而增量麻黃,亦和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與桂枝附子湯的關系同,前者是為少陰病之初微發汗,麻黃的用量須小;后者水氣明顯,為發散水氣,麻黃的用量須增大。少陰病兼見浮腫明顯、無汗惡寒者用之。

歌曰:麻黃附子同前方,只是增加麻黃量。發散水氣有側重,制因證異細端詳。

水氣雖在表,也必兼里。故此方證可跨屬少陰、少陰太陰。

金匱·水氣病26: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注】:風水一般是內有在表之水,外有感,脈浮,如太陽陽明合病之越婢湯、大青龍湯。但風水也有陷于少陰病者,這種情況脈沉細(言沉者強調水氣明顯),乃少陰病兼見浮腫(是虛腫,看上去腫,一按,沒有坑)、無汗惡寒者。陰證的風水也要發汗,得加附子,這個方不用桂枝,發汗力小。脈浮者用什么呢?原文說用「杏子湯」,經胡啟恕先生考證,杏子湯就是太陽陽明合病之大青龍湯,《傷寒論》第39條,「太陽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用大青龍湯發之」。

4、烏頭湯

【組方】:麻黃,芍藥,黃芪各三兩,甘草三兩,川烏五枚(15-30克),?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方解】:風寒表實、水氣節歷證。此用烏頭煎合以麻芍芪草發汗解表,故與烏頭桂枝湯同屬里寒外邪的治劑,不過此用麻黃治少陰肢節腫痛。本方證的辨證要點:關節痛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無汗者。本方以烏頭煎為主藥,若只寒氣內盛而腹中痛者,為烏頭煎證(太陰);若兼外邪而身體疼痛或肢節痛而無汗者,則宜適證選用本方。要注意烏頭有毒(尤其草烏),必須依法蜜煎。烏頭桂枝湯后注「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其他兩方雖未明言,亦不例外,可見是經常瞑眩的峻藥,用時當慎,并宜詳告病家。

歌曰:烏頭湯自烏頭煎,麻黃黃芪芍藥甘。腳氣歷節關節腫,發汗解表重祛寒。

此方證亦煎解腹寒痛,可跨屬少陰、少陰太陰。

金匱·中風歷節病10: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注】:歷節是濕入關節久留,濕郁為熱的慢性病,多關節變形。偏有寒濕的歷節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少陰太陰合病),烏頭湯則偏于疼痛。嚴重的歷節周身關節全疼,四肢不得屈伸,如果解決疼痛是緊急問題,烏頭湯主之。這是治痹痛最重的方劑。這種疼痛肯定正氣虛不達于表,即使無汗,也放黃芪。用麻黃開表助濕氣隨汗而出。甘草守中生津,芍藥回收津液,一般歷節都有津液虛。這個方重點是用烏頭蜜煎來治疼。蜜煎,一方面鎮痛,另一方面制烏頭毒。蜂蜜和甜藥都有緩痛作用。

金匱·腹滿寒疝宿食病附方(一):《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

【注】:若只寒氣內盛而腹中痛者,為烏頭煎證(太陰病);若兼外邪而身體疼痛或肢節痛者,則宜適證選用烏頭桂枝湯或烏頭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煌教授五十味藥證 附子
中醫入門之少陰病
少陰病
仲景教你用“麻黃”
溫陽類諸方(3)
曹洪欣教授治療痹證經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梧州市| 二连浩特市| 黄龙县| 监利县| 修水县| 儋州市| 姜堰市| 盈江县| 通江县| 葫芦岛市| 蒙自县| 金山区| 罗田县| 黎城县| 封丘县| 镇安县| 巴林右旗| 隆安县| 洱源县| 中江县| 健康| 杭锦后旗| 拜泉县| 德安县| 台州市| 泉州市| 平凉市| 临西县| 白山市| 曲沃县| 泽州县| 江孜县| 康乐县| 伊吾县| 甘谷县| 永仁县| 象州县| 固始县| 肥西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