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阿De旅行
2017
自
駕
中
國
邊
疆
2017年,雞年。
2017年,我想用足跡,在中國地圖上,畫只雄雞。
有時候想起來,一切的安排都像是最好的。冥冥之中有注定一樣。當然,這種所謂的注定,有可能只是我心中的執念而已。
在西藏漂了快兩年,不,確切地說應該是隱居了快兩年,突然,有種想要不顧一切去放蕩的沖動。這沖動,是冷靜和積淀了很久的沖動。
對這個世界,我有很強烈的好奇之心。對,就是好奇,什么都想要親自去一探究竟——對世界敏感的感知,讓我渴望走在路上。
“在路上”和“穩定”是兩個極端,但本質上都只是一種生活狀態。父母很少和我談穩定,但我心里清楚他們比誰都渴望我能穩定下來。可穩定對于現在的我而言,遙不可及。
因為,我不想。更因為,我不適合。至少現在。
也許有一天,我不再固執,我能夠找到一種平衡的方式。但那是什么時候,誰又知道呢。所以,過好當下最重要。
環駕中國邊疆,把起點定在泉州。
說到起點,總覺得驕傲。泉州,我的故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在南安九日山上,山中幾乎無石不刻字——從宋元時代便開始有記載。鄭和下西洋之時,曾來此處祈風,以求“冬之祈有夏之報,夏之祈有冬之報”。
因此,從一個歷史深厚的地方出發,我心里很踏實,好似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給了我無限的力量——無論前路多么艱難,都要有勇氣去面對。
這是閩南這片土地,之于我的恩惠。
那么,又該朝哪個方向出發?
無非兩種選擇。想要逆時針環游,便向北走;想要順時針環游,那就往西走。一路向北或者一路向西,我確實考慮了很多天。
最終,選擇了一路向西。
三月,一路向西,能夠遇見春暖花開。如果向北,遇見的只能是寒末的枯敗。春冬之交,北方的景致相比西南來說,確實會平常些。
況且,心里還有個小小的算盤。往西走——能夠在海南不熱的時候去看海踏浪,能夠趕一場西雙版納的潑水節,能夠在西藏旅游旺季到來之前到拉薩,也能讓身體慢慢適應海拔的提升不致高反太嚴重,說不定恰巧能趕上新疆瓜果豐收的季節......
一切好像都很完美。當然,只是想象中的完美。計劃之外,是意外。現實,就是有很多意外,這留在以后另談吧。反正當下是十分滿意的。
最終決定,從福建出發,往西經過廣東、廣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回到福建,總行程4萬多公里。
這真的是個浩大的工程。
這樣的浩大,使我興奮。
我好像,要去做一件很瘋狂的事情。更瘋狂的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這事有多瘋狂。它就像我每一次的出行和歸來一樣,短暫的離別,短暫的回歸。
有時候靜下來想想,覺得蠻有趣的。我在地圖上畫出路線圖,只需要30秒。當用車輪去丈量真實的土地,我卻要用一年。這大概就是紙上談兵和實際行走的區別所在吧。
人生只有幾十年,我拿出了一年來專心做一件事,我覺得很值得。至少,在我25歲的年紀,我看過了人生百態,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最初計劃用三個月走完全程。走到云南的時候,我發現節奏太快了,就開始放慢腳步——慢慢走完滇藏線、慢慢走完新藏線、慢慢走過獨庫公路,最終在新疆徹底慢了下來。
慢慢來,是我這趟旅程的主旋律。正好,我喜歡。喜歡在路上遇見故事,喜歡在旅途中演繹生活,更喜歡把旅行當成自己的修行。
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幫忙分享一下可好?
我的雄雞,雄赳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