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少年的你》
說到關于校園暴力的電影,日本有《關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美國有《壁花少年》、《奇跡男孩》,韓國有《媽媽別哭》、《韓公主》等等;然而提起國產青春片,你首先能夠想到的關鍵詞是什么?狗血?墮胎?還是逃課?當然或多或少也有些涉及過此類的片段,但似乎并沒有出現過一部真正意義上直面校園欺凌事件的電影。哪怕前幾日郭敬明再怎么巧言善辯偷換概念,《悲傷逆流成河》仍舊是一部狗血愛情片,不過是打著校園的幌子罷了,矯揉造作的累贅臺詞,就像是矯情自負的初中生一樣幼稚可笑。
正因如此,《少年的你》這部影片的強勢襲來,簡直稱得上是一個驚喜。數次撤檔,倉促定檔,匆匆面世……在這短短幾天內,我們就像經歷了一場久違的冒險。定檔當日預售票房破億,上映三天破六億,豆瓣評分始終高居8.7,淘票票、貓眼更是高達9.6、9.7。頂級流量易烊千璽+金馬影后周冬雨,再加上監制許月珍、導演曾國祥帶領的原版金馬團隊,《少年的你》從立項開始就處處昭顯著不凡。更重要的是,除了在青春片本身的維度內完成極具水準的敘事外,它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頗具重量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
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性格溫順,成績優異,前途一片大好。只是給因遭遇校園暴力而跳樓的胡小蝶尸體上蓋了一件衣服,就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她的椅子上,開始莫名其妙出現紅色液體;放學回家的路上,會忽然迎來拳打腳踢;被孤立、被砸頭,被推下樓梯,甚至被逼著拍裸照......而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混混。為了在街頭生存,只能用拳頭保護自己。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就這樣被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小北在街頭被人群毆,瘦弱的陳念挺身而出。“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欺凌、陪伴、理解與救贖,揪心的片段很多,讓人透不過氣,卻又滿滿都是真實。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一涉及到校園內容,多多少少難免給人假大空的刻板印象,比如老師的凌厲威嚴,學生的情感纏綿,校長的迂腐貪婪。這些在《少年的你》中幾乎都沒有,每個角色都如螻蟻一般,有其可悲可恨可愛之處,是活生生的個體。這便加強了真實的力量,并順帶還原了中國考生都經歷過的魔鬼之橋——高考。
不堪受辱跳樓身亡的同學,教學樓前的大型紅色標幅,在旗幟下的儀式感呼號,高考當日門口堆積如山的家長人潮,進考場前樹下的班主任訓戒,考場監考老師的分發試卷,最后快速麻利的電腦閱卷。每個細節,它都還原得恰到好處。讓觀眾置身場景之中,才能逐漸深入人物故事,好像那些就發生在眼前,甚至成為帶有共通性的群體經歷。
所以,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未成年人的赤裸裸的惡意,才更令人膽寒。
施暴者的作惡而不自知,受害者的茫然和無助,旁觀者的冷漠焦慮和推波助瀾,比施暴者更可怕的是這個不負責任的危險而漠然的氛圍,少年人的可貴單純和丑陋惡意只在一念之間。
在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隨便在搜索框中輸入“校園霸凌”“校園欺凌”等相關關鍵詞,下面就會出來一連串令人嘆息的新聞。
山西晉城一15歲少年被同校學生殘忍打死,在此之前,他因拒絕給對方錢已經遭受了多次毆打,被逼退學;去年4月,梅州初一女生被狂扇24記耳光,原因只是她說話有點過分……細思極恐的是,能夠見諸報端的大部分都是性命攸關且性質極為惡劣的事件,還有更多則是無處不在的隱形霸凌事件。比如語言霸凌。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發生率明顯高于關系、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占23.3%。所謂“殺人不見血”。可能一開始只是同學間玩笑性質的取外號,慢慢上升為帶有情感色彩的嘲笑和鄙視,而后再扭曲成帶有肢體或其他暴力形式的霸凌。很多時候罪惡之所以能夠積少成多,也是因為身邊人的漠視和縱容。
說來可笑,許多校園暴力的理由甚至都夠不上理由,僅僅只是因為“看你不順眼”、“看你好欺負”或者“你和大家不一樣”。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惡劣行為算不上犯罪,卻比犯罪要更惡劣。往往那些被羞辱折磨過的少年,一生都難以走出不堪的陰影。采訪中曾有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后回憶起校園暴力: ”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中,他們欺凌完我順利離開,只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更令人膽寒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竟然成了這些惡魔的保護傘。
大連14歲男孩殘忍殺害10歲少女的案件至今仍未平息,強奸不成擔心女孩報警于是連捅7刀殺害女孩并拋尸,事后還得意洋洋在微信群內炫耀。如此惡劣的行徑,只是因為他未成年,就能免于刑事責任,大連警方稱在法律框架內最嚴厲的懲罰也只是給予其收容管教三年。一條人命,管教三年,何其不公!未成年人不是殺害的理由,也不該成為被寬恕的借口。不過好在人大常委會于10月26日上午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這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七年來的首次大修。
只是我們想說,它保護的應該是受害者,而不是那些未到年齡的加害者。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穆逸龍 趙二寶 李小樹 劉婷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