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濃艷色彩和抽象變形的花為繪畫語言,張子飄有著極強的辨識度,表面是畫花,實際是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女性的視角和思考常常引起震撼
她不認為自己是在追求藝術的崇高,而是從事著嚴肅的艱巨的工作。與許多畫家不同的,是她不覺得“苦逼”,而是快樂自如。
最新的一次展示,是與某個大品牌合作,以花為主題,其實是表達對細微而敏感的女性情感的關注,并將其轉化于肉體與精神的沖突、矛盾、博弈。作為女性象征的花的浪漫與個性,在此次呈現中突破了架上繪畫的平面,以建筑性語言表現植物的形式感和精神的包容性。
櫻桃花 Cherry Blossom, 2020,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230×190cm
百合03 Lily 03, 2020,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190 × 230cm
郁金香02 Tulips 02, 2020,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230×190cm
而早些時候的《春光乍泄》,是她從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后的第四個個展。粗糲迅猛的筆觸質感,扭曲的線形與色塊,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表現,令人興奮。畫家借百合、郁金香、馬蹄蓮隱喻人生態度,以自己的方式釋放生命經驗和女性宣言。
此前的幾次個展以《性感的歇斯底里癥》《極度濕潤》等極具感性的語言命名。像一個系列,用符號、平面、具象、抽象不斷變化的繪畫語言,表達畫家當時的流動著的感受。
洗手池 Sink,2018,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190×120 cm,
Position 04,2019,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172×140cm
Position 09, 2020,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172×140cm
張子飄的畫色彩艷麗,純度很高。她不理解為什么那么多年輕的藝術家喜歡什么高級灰。她說生活應該是樂觀多彩的。“我生活都高興得不行了,怎么可能喜歡灰暗的調子?”
張子飄的爸爸是一個畫家,印象中他幾乎24小時都在畫。對此她不能理解,后來她的創作的動力,不是來自家庭和勤奮,也不是來自所謂的藝術崇高感,而是生活本身,表達的愿望。
高中時代,她畫石膏像,。她回憶說“那時我就不大聽老師的,而更愿意執著于自己的想法。”她忘不掉國外生活時那種“隔離狀態”,開始她想努力打破它,后來明白了這種“隔離”是一種常態。
她對自己的美貌非常有自信,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她幾乎過著一種禁欲般的生活,每天往返于家和畫室之間。她習慣于高中時因為自我而遭受的孤立,習慣于后來出國時的隔離,現在更多的時間里,她自覺地選擇一種孤獨的狀態,自言自語般地著迷于“工作”,那就是畫畫。
張子飄1993年出生在北京,先后就讀于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和芝加哥藝術學院。畫畫在她早已跳脫出名利和虛榮,更像是一種思想和表達的介質和手段。多方面汲取營養成了必要,為了參加《培根:書籍和繪畫》展覽,她能放下手頭的一切,專門飛趟巴黎。
百香果 Passion Fruit,2018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175×140 cm
石榴02 Pomegranate 02,2018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145×130 cm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慕道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方化 曹欣宇 穆暮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