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練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技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課堂拓展練習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具體實踐活動。它能使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投入到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促使知識的遷移,形成熟練的語言技能,達到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合理巧妙地課堂拓展練習可以有效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練習的內容、形式,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那怎樣的課堂拓展練習設計才是有效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語文課的拓展練習。
一 語文課的拓展練習應兼顧知識的形成過程與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綜合運用與創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訓練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語文教學不應僅僅是學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靈活巧妙地應用這些知識。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必須切實改變傳統的靠死記硬背才能完成的作業,強化信息搜索處理、知識探究處理、知識探究過程的訓練,結合生活實際,注重方法的運用,通過這種長期訓練、才能培養出具有實踐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學生。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其獨特規律,其中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愛玩、愛熱鬧、愛新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設計拓展練習時,在關注練習本身技術含量的同時,也應使課堂拓展練習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形式活潑新穎一些。讓學生敢想、樂做、愛學。但有的練習為了追求趣味性,降低了練習的難度,忽略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需求,這樣就與訓練的目的背道而馳,本末倒置,這樣當然也是不可取的。有些拓展訓練的訓練過難,只重視知識的結論,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維斷層,降低了教學的質量。一旦掌握新知識后,馬上“大劑量”出題,使學生出現嚴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其獨特規律,綜合運用與創新練習有利于促進思維結構的轉化。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不能只考慮本節知識,要注重前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安排一些學生通過努力能解決的綜合性練習,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有些內容雖沒有學過,也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猜測、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對話、合作理解的師生關系。在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如:教師應做到教態親切、情緒飽滿、多表揚學生,發現問題要及時指導,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
二 語文課的拓展練習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
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及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耙坏肚小钡挠柧殐热莶环蠈W生實際,且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導致現行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所以,我們在設計拓展訓練時,一定要注重訓練內容的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展示自己的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最好準備一定坡度的必做題和選做題,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身選擇,讓學生有一個真正的自主作業權?;A好的學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完成簡單題目后也可以試一試,選擇難度偏大的,一旦他們有一次做出來了,就會充滿信心,既使沒有完成,教師在批閱時也要加上鼓勵的評語。采取這種練習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的訓練,調動學生完成課堂練習的積極性。你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設計出更能激發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拓展練習。
新課程中練習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讓練習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練習設計中承認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計練習題時一定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欲望。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原則:一是量力性原則。二是差異性原則。三是練習要精而有效原則。為了實現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把練習設計成“自主型”,既將練習分為A、B、C三種層次,以滿足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如A題型靈活多樣,注重理解、想象、運用。B題型再降一個層次。練習有梯度的題目,從基礎題開始,逐漸提高,不僅理解了新的知識,還鍛煉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C題型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學生之間存在個體間的差異也是正常的,我們應尊重并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識、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學慢,練習的有效性也比較低,我們要給予及時的關心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同時也可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允許他們經過較長一點的時間達到其他同學的標準,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耐心提供幫助,及時鼓勵他們的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們為他們提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他們不斷設置更高的目標。
三. 語文課堂練習的評價要注重體現自主性
自主性學習是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而言的,自主性學習實際就是學習者能夠認知自己的知識、能力等缺陷,根據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等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學習知識、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為。
語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們身為教師、應該把眼光看到課外,放到學生語言積累和應用上,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學完一節課后,讓自己拓展延伸性練習,檢測知識掌握情況,這樣學生的主體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會覺得自己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為了做好練習、就會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溫習鞏固,這也能體現自主選擇,掌握知識進程的差異教育和學生體驗成功教育的宗旨。學生都有一種表現自己獲取成功的欲望,這就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也是其主體性的必然反映。我們在課堂練習中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并不斷肯定與鼓勵他們的展示行為。在練習設計中要體現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認識和感受,讓課堂練習真正成為學生施展才能的舞臺。在評價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盡力捕捉他們迸發出來的火花,肯定、欣賞學生獨特的感悟和個性化的理解,而且鼓勵他們大膽創新,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形成具有樂觀向上、體現強烈主體意識的積極心態,倡導自評和互評、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新課標的理念告訴我們,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因此,作業評價將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們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作業的評價功能將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尊重他們的學習成果,盡量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如,有的學生字寫得好,即可得一顆五角星;有的學生理解與眾不同,富有創新,即可得一個笑臉;有的學生作業質量高,令人賞心悅目,即可得一個大獎并獲“作業能手”稱號。學生作業訓練的偏差、不足,老師通過友情提醒來實現作業訓練意圖、目的,從而顯現作業訓練的人文化關懷。 作業的改革還才剛剛開始,但實踐證明,開放式、個性化、多元化的作業設計,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語文的空間,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真正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當然,拓展練習只是我們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萬萬不可輕視。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和知識特點設計拓展練習,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樂于創新,最終一定獲得提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