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31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那么,個人養老金誰能參與、如何參與、收益如何分配、繳納金額、領取條件,以及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養老FOF與另外兩種產品相比又有何優勢?究竟如何通過個人養老金新政享受養老FOF的稅收優惠?一起來看——
01
先拆解一下《意見》里的關鍵詞
在上“主菜”之前,以防還有小伙伴對這份重磅文件的內容一無所知,我們先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快速過一遍參與對象、收益分配、繳納金額等關鍵信息——
資料來源: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
再講講幾個值得注意的點——
1、專設個人賬戶
與2018年試點過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綁定特定產品不同,即將推行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將由投保人開設專門的養老金賬戶,通過養老金賬戶購買養老理財、養老商業保險和養老FOF,這樣在繳費和投資操作上更加便利。
2、上限怎么這么低?
每人每月1000元,一年12000元的上限是各部委研究決定的適用于當前情況的個人養老金繳納上限,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防止富裕階層通過大量將資金轉入個人養老金賬戶來實現大額稅收遞延,導致實際稅負不合理的情況。
而且也別嫌一個月1000太少,對90后來說,如果30年后退休,每月投資1000元,假設年化10%的收益,那最后到手的養老金可達226萬。
另外《意見》中也提到以后會適時調整提高。另外也會跟第一、二養老金支柱相銜接,如果沒有參加企業年金,額度可做相應提高。
3、EET模式是什么?優惠后的實際稅率是多少?
EET就是Exempting(減免)Exempting Taxing(收稅)的縮寫,意即在個人養老金的繳納、投資收益實現及支取的三個環節中所對應的稅收措施,EET也就是在繳納、投資收益實現兩個環節減免,在最后支取的時候收稅。
換句話說就是稅收遞延,比如你這個月按照上限往個人養老金賬戶繳納了1000元,這1000元的部分在當月就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了,直到滿足支取條件之后,從個人養老金賬戶中取出時才收稅。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取時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包含投資收益的,從試點情況來看,實際稅率在7.5%,對于稅率在7.5%以上的人群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且不排除為了加速個人養老金的發展而進一步降低實際稅率。
02
為什么要通過養老FOF來進行個人養老金投資?
在官方欽定的養老金第三支柱的三種產品中,最受歡迎的便是養老FOF,截至2021年末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
養老金第三支柱的三種產品相關情況;資料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相比之下,2018年進行試點的稅收遞延型養老商業保險的反響平平,截至2020年4月底,參保人數不足5萬人;目前試點的16只養老理財產品的累計認購金額也不過420億元。
那為什么養老FOF在還沒有稅收優惠的情況下就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呢?
主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選擇比較豐富,養老FOF分為養老目標風險和養老目標日期兩大類,其中又進一步分為13小類,前者通過穩健、均衡和進取三種分類,讓公募基金投資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選擇自己所對應風險偏好的產品。
養老目標日期我們此前也講過,是根據設定的退休年限來動態調整權益的投資占比,比如XX養老2035,就是針對2035年前后退休的人群(主要是70后)定制,在前期加大權益倉位,博取較高收益,隨著退休時間臨近減少權益倉位,降低產品波動。
不過,雖然如此,養老目標日期型基金也并非一定是要持有到設定的年份,一般只有3到5年的持有期,所以前期可以把目標日期較遠的養老FOF近似看做是偏權益的FOF基金。
我們統計了2021年末各類養老FOF基金的占比情況如下——
各類養老FOF規模占比;資料來源:Wind、招商證券;2021基金年報數據
可以看到,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養老FOF類型是穩健型養老目標風險FOF,占據了養老FOF的大半規模(77.21%),看來追求穩健收益是大家選擇養老基金的主要理由;
另外養老目標日期FOF中,2035、2040年的占比較高,也許是因為屆時退休的70、80后已經較多開始考慮養老需求。
養老FOF比另外兩種養老產品更受歡迎的另一個因素自然就是業績表現,相比保險和理財,基金帶來的想象力還是更高一些;
尤其是在近一年多的震蕩行情下,FOF基金的表現在各類型的基金中都是比較好的,2021年的正收益比率超96%,即便是2022年以來的熊市中,養老FOF的抗跌性也更好,因此獲得了基民的青睞。
年初以來A股主要指數及基金指數漲跌幅;資料來源:iFind;截至20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