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茗茶道禪味 · 半曲禪樂養性靈
茶道 禪悟 書香 音樂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美好
好的紅茶茶湯,
總是格外的明艷動人,
油潤透徹,陽光下,
頗有波光瀲滟的感覺。
紅茶湯色大多是紅艷,橙亮。
可是茶友們有沒有好奇過,
這樣漂亮的紅湯怎樣產生的?
1
綠的葉,怎么變出紅的湯
紅茶的基本工藝包括,萎凋、揉捻、發酵、干燥。萎凋相當于跑步之前的熱身,讓茶葉們先做好準備,身體先活躍起來。而揉捻和發酵過程,茶葉才正式開始“變色”。
專業的說法是,紅茶制造,通過萎凋提高鮮葉中酶系的活性,并在揉捻和發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茶葉中葉綠素的氧化降解和兒茶素及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有色物質。
這些有色物質,就是影響紅茶顏色的關鍵啦。
2
茶黃素,讓紅茶亮閃閃
茶黃素是紅茶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紅茶滋味和湯色的主要品質成分。茶葉旦這次著重講它對湯色的影響。
首先,它是紅茶湯色“亮”的主要成分,我們平時看見的紅茶湯色明亮,就有它的功勞。
同時它也是形成茶湯“金圈”的主要物質。我們平時欣賞紅茶茶湯,有時會在茶湯表面的邊緣,看見明顯更為亮澤的一圈,便是所說的“金圈”了,一般是優質紅茶的體現,也會讓茶湯更加明亮動人。
3
茶紅素、茶褐素 也是主角
茶紅素是紅茶氧化產物中最多的一類物質。它本身是棕紅色,能溶于水,呈深紅色,是構成紅茶湯色的主題物質。它的含量太高,則滋味淡薄,湯色變暗,太低,則茶湯紅濃度不夠。
茶褐素,也是紅茶生產中可能產生的色素。深褐色,溶于水,是造成紅茶茶湯發暗的重要因素。茶褐素的累積,源自紅茶加工中長時間過重的萎凋,長時高溫缺氧發酵。
一般認為,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豐富的紅茶容易出現“冷后渾”(即放涼之后,茶湯中出現渾濁物),這是茶葉品質良好的體現。
冷后渾常出現在優質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質的茶中幾乎沒有,這種現象在紅茶中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