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在地球上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億年前,一直伴隨著我們祖先茁壯成長。目前已知的蚊子種類有3500多種。為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用于交配產卵,大部分的雌蚊有吸血的習性,主要攝食對象為人類、哺乳動物及鳥類。
人被蚊子叮咬后,不但皮膚發癢,甚至還可能被傳染瘧疾等傳染病。所以,到了夏天,防蚊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重視的事情。
莊子說:“蚊虻豽膚,則通夕不寐矣。”
說的是,蚊子咬得莊子一晚上都睡不著覺。那古人在夏天是如何與蚊子做斗爭的呢?
在原始社會,想要弄一件全乎的衣服很不容易,大部分皮膚暴露在空氣中,成為蚊子攻擊的絕佳部位。人們只能一邊口中默念“天神保佑蚊子不要咬我”,一邊用掌摑的方式與蚊子展開肉搏。
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斗,在白天還好,晚上就無法保證作戰成功率了。一晚上下來,蚊尸遍地,戰果頗豐,往往把自己也搞得全身腫包、血肉模糊。
穴居原始人生活場景
我猜想,有身份地位的部落首領身邊應該有專門來驅蚊、侍寢的奴仆。普通人最多只能通過輪流值夜的方式,才能保證能睡一段囫圇覺。
中國對蚊帳的記載,最早見于《詩經》。
《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 抱衾與裯?!?/p>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在《鄭箋》中就將“裯”解釋為床帳。理由是裯、幬,音義相同,是同源字,都指的是床帳。
《女史箴圖》晉·顧愷之
如果這個說服力還不太夠的話,“齊桓公喂蚊子”的故事則流傳甚廣。
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白鳥,蚊也。齊桓公臥于柏寢,謂仲父曰:‘吾國富民殷,無余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饑而未飽,寡人憂之?!蜷_翠紗之幬,進蚊子焉?!?/p>
齊桓公在一個叫柏寢臺的地方休息,對管仲說:“你看我們大齊國富民強,我沒什么好擔憂的。有這么個事情,寡人放心不下,你看蚊帳外頭這么多蚊子飛來飛去,肯定是餓的,我很心疼它們。”于是齊桓公就把蚊帳門打開,放蚊子進來。
可見,最晚到春秋時代,在王侯的寢宮就已經出現了蚊帳。這個時期,蚊帳的主要原料來自蠶絲和麻、葛等纖維。
除了透氣性不太好,用蚊帳來防蚊的方式既環保又健康,一直沿用至今。
蚊帳示意圖
雖然早在先秦時期就發明了蚊帳,但在封建社會,普通老百姓家里還是買不起這么大塊布料來做蚊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說得清楚:“黃昌夏多蚊,貧無幬,傭債為作幬?!?,窮的只能借錢來做蚊帳。
于是,古人另辟蹊徑,找到了另外一條經濟實惠的防蚊手段——煙熏。
祭祀示意圖
《周禮》記述了西周王朝的驅蚊方式,周天子設置了專門的驅蟲官,稱為“翦[jiǎn]氏”。這個官的日常工作就是一邊念咒作法求天神保佑,一邊燒一種叫莽草的植物驅趕蚊蟲。原理很簡單:一是利用了大部分蚊蟲的趨光性,讓蚊蟲自行撲火;二是通過燃燒莽草產生有毒性的煙霧殺死蚊蟲。
“山人以毒鼠,謂之鼠莽”,莽草的氣味烈到可以熏死老鼠,想來用來驅趕蚊子應該很有用。不過這種令老鼠都退避三舍的草藥毒性很強,所以應該不會常用。
后來人們發現,燃燒艾草、蒿草的驅蚊效果也不錯,而且煙霧不多,味道不嗆人。于是,艾草、蒿草就成為古人驅蚊的常用材料,還被制作成最早的驅蚊工具“火繩”。
漢代火繩(現藏于甘肅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
火繩相當于初級版的蚊香。一直到改革開放前,火繩還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被使用。秋天,人們將結過漿的艾草、蒿草采集回家,像編辮子一樣將其編成繩狀,然后掛在房梁上曬干,避免受潮。等到第二年夏天,火繩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晚上睡覺將其在屋內點燃,驅蚊效果是極好的!
“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干,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巍ぁ陡裎锎终劇?/p>
至少到了宋朝,古人已經在火繩的基礎上制作出了蚊香。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古代蚊香里有雄黃的成分。雄黃是硫化砷礦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廣的殺蟲劑。另外,書中還提到了古人在端午時節采集材料制作蚊香,這很有可能與現在仍然沿襲的端午采艾草的習俗有關。
李子柒教網友端午節掛艾草
到了清代,蚊香的制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晚清時,一個旅華的英國人曾寫過一部名為《居住在華人之間》的書,其中就有關于蚊香的記載:
這個英國人當時從浙江西部去福建武夷山采購茶種,途中由于氣候炎熱潮濕,被蚊子叮得整夜無法合眼。他的隨從就購買了一些當地人使用的蚊香,驅殺蚊蟲很有效。后來,他把這一信息傳回歐洲后,引起了歐洲昆蟲學家和化學家的極大興趣。
香囊
除了居家必備的蚊香,還有一種便攜式的微型化學武器——香囊,多少也能派上點用場。
秦觀《滿庭芳》詞:“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香囊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在縫制好的香囊中裝入多種具有驅除蚊子作用的中藥、香料,利用這些藥材的揮發性達到驅蚊的目的,比較常見的藥材包括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相當于帶了一個花露水香包。
有沒有一種既經濟實惠又環保的驅蚊方法呢?還真有。
有的人家會在家中放置一個大缸,裝滿水——養青蛙。因為蚊子喜水,而且繁殖也在水中進行,養在缸里的青蛙就會捕食靠近的蚊蟲。這種方法能有效的減少房屋周圍的蚊子,但人體散發的熱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樣能吸引蚊子,所以不能像蚊帳一樣那么有效。
青蛙
要說最先進的生物防蚊技術,放眼全世界,還得看我們中國。
前幾年有個新聞,為了有效阻隔“登革熱”病毒的爆發。中山大學的科研團隊的“以蚊滅蚊”方案,在廣州城區多個地點進行試點。
工作人員在把蚊子蛹放到籠子里以供研究
通過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絕育雄蚊,讓普通雌蚊與其交配后產下的卵都會死亡,從而使區域內蚊蟲種群密度降低,“登革熱”“寨卡”等蚊媒病的傳播便得到控制。這就是“以蚊滅蚊”的原理。
在廣州黃埔區,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廠”,雄蚊生產量達到每周1000萬只。正如科學家們的預期,控制效果十分喜人!持續兩年,在釋放蚊子的試驗點,相比對照地點,蚊子數量銳減90%左右!
當真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果不小心穿越到古代,最好投個有蚊帳的人家,看到別人燒火繩也不要自作聰明去滅火。萬一被蚊子咬腫了臉,影響了顏值,可是會影響接下來的故事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