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黍離:對盛昔衰的疼惜傷感之情。
例: 《揚州慢》 ——姜夔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13、丁香:愁思或情結。
例: 《感恩多》 ——牛嶠 唐代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14、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15、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16、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17、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19、桃花:象征美人,例: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0、蘭花:高潔。
21、牡丹:富貴美好。
二、動物類
1、蟬:
(1)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因此古人以蟬的高潔來比喻自己品行的高潔。蟬棲于髙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
例: 《唐詩別裁》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例: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解:第五、第六句字字說蟬,即是說自己。“露重”“風多”比與環境和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受壓制,蟬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為一體寄托遙深。其背景:駱賓王上書議政事,冒犯了武則天,被人誣陷下獄,在獄中寫下這首詩。
例: 《蟬》 ——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用蟬比喻高潔人品)
(2)悲涼凄切: 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嬋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哀的同義詞。
例: 《雨霖玲》 ——柳永 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例: 《贈白馬王彪 》 ——曹植 三國“寒蟬鳴我測”
例: 《蟬》 ——徐棠
報秋涼漸至,斯夜思偏清。默守凝相答,微搖似欲行。
注解:“默守”“欲行”是雙關語,即寫蟬也寫人。詩人的離愁別恨寄予蟬身上,而蟬的孤單悲涼確實是詩人的化身,而作者把這種羈旅之悲寄托在蟬身上,體現出作為普通生命體面對廣漠宇宙擁有的孤獨無助。
(3)人生短暫,憐惜生命:蟬到白露必死,給人無可奈何的悲傷之感。詩人常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凄涼的人生風雨,字里行間無疑滲透著作者憐惜生命的感受。
2、杜鵑:悲苦,哀怨,凄涼,鄉愁鄉思。又稱布谷鳥、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它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自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得血,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它在古典詩詞中與悲哀之事聯系在一起了。
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注解:“子規”即是杜鵑鳥,起句寫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色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3、鷓鴣:鄉思,羈旅行役。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它的鳴聲“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例: 《九子坡聞鷓鴣》 ——李群玉 唐代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
4、鴻雁:思鄉懷親,羈旅傷感,孤獨、書信,消息。它是大型候鳥,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念和羈旅傷感。
例: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如春才七日,離家一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注解:早在花開前,就打算回家,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回家。
5、烏鴉:哀敗,荒涼,小人,俗稱俗客庸夫。安迷信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古典詩詞中常與哀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例: 《隋宮》 ——李商隱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崔楊有暮鴉。
1、 蟋蟀:思鄉:作為被吟詠的對象。蟋蟀的活動規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入床下。它的鳴聲與織布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
例: 《齊天樂》 ——姜蘷
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注解:一位緬懷遠人的女性聞蟋蟀聲后的惆悵。
2、 鴛鴦:(1)夫婦恩愛。例:《長安古意》 盧照鄰 唐代
“得成比目何辭死,原做鴛鴦不羨仙”.。
3、 精衛:又稱精衛鳥。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 來填東海。后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例: 《讀(山海經)》 ——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4、 青鳥:信使。傳說王母娘娘有三青鳥,一只為信使,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待在王母身旁。
例: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 唐代
10、燕子:屬于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徒,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借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他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借春之情。
相傳燕子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有雄雌頡頏,飛則相隨,一次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例: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例: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燕子出入成雙成對,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
例: 《鳥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鳥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書信,幽訴離情之苦。
(5)表現羈旅情愁,壯寫漂泊流浪之苦。例: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來寄修椽。
11、猿啼:凄清,哀傷,悲涼。
例: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2、 飛鳥:自由的靈魂。
(1) 某種理想,愿望,自由,與自然同一的寧靜,和諧,鄉愁。
(2) 比喻人生理想的實現。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自由飛翔的夢想。
例: 《贈秀才入軍》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3) 與自然同一的寧靜、和諧。例: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有與。
(4) 鄉愁,羈旅,漂泊。例:游魚潛綠水,翔鳥薄天飛。眇眇客行,徭役不得歸。
例: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處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路長人困騫驢嘶。
3、 魚:自由,愜意。
4、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5、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6、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