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全球范圍內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骨質疏松和相關脆性骨折是國際上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骨質疏松相關的脆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髖部骨折是最為嚴重的一種骨折,即便是醫療發達的美國,20-3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會在骨折后的一年內死亡。存活者的自理能力大大降低,很多老年人仍然需要長期醫療和護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2017年12月26日,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影響因子44.405)以原創性論著(Research, Original Investigation)的和網站主頁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天津醫院足踝外科趙嘉國和曾憲鐵領銜的科研團隊的長篇論文。題目為:鈣劑/維生素D補充和社區居住的老年人骨折發生的相關性。同時JAMA新聞關系部通過美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英國獨立報等多家國際主流新聞媒體向全球發布該項研究成果。該論文是證據等級最高的循證醫學證據,這項研究將在全球范圍內的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骨科、內分泌等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將徹底顛覆骨質疏松防治理念,國內外骨質疏松學會、內分泌學會、骨科學會、婦科學會等多個指南或將隨之被改寫。該論文是我國骨科界第一篇發表在JAMA的論文,也是天津市在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JAMA創刊于1883年,最新影響因子是44.405,JAMA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柳葉刀》(Lancet),《英國醫學雜志》(BMJ)并稱為稱為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代表了醫學領域中最權威的期刊。
鈣劑/維生素D補充一直被認為是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的基礎干預措施。國內外骨質疏松相關的多個學會的各種指南建議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補充鈣劑/維生素D,補充的目的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由于這些指南被廣泛宣傳,全世界范圍內的中老年人群中補充額外的鈣劑/維生素D非常普遍。在美國和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將近一半的中老年人額外補充鈣劑/維生素D,英國NHS每年支付大量醫療費用于中老年人提供維生素D補充。
既往多項研究顯示鈣劑/維生素D補充能夠降低老年人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因此這些結論被廣泛引用并被寫入指南。但是這些研究普遍存在一些方法學缺陷。趙嘉國和曾憲鐵帶領的科研團隊對課題進行了嚴格而合理的設計,剔除了影響結局的混雜因素,總結分析了5萬余人的大數據,結果與以往研究的結論完全相反,發現無論是補充鈣劑,維生素D,還是鈣劑/維生素D聯合補充均不能降低50歲以上居住在社區的中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甚至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還增加了骨折發生的風險。因此不建議這些人群常規補充額外的鈣劑/維生素D。經過JAMA同行評議,該論文得到了多位國際權威專家、JAMA高級編輯、統計學編輯、和主編的一致認可,被順利接受。該研究推翻了傳統理念,全球20億中老年人將從中受益。
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趙嘉國簡介
趙嘉國,1982年出生,副主任醫師。從事足踝外科、創傷骨科和Cochrane循證醫學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足踝運動損傷的診治、骨質疏松骨折的預防、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決策、循證方法學。是國際權威的循證醫學組織Cochrane協作網骨關節肌肉創傷協作組負責項目最多的中國學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一流綜合及骨科期刊如JAMA、Cochrane、Arthroscopy、CORR等雜志發表SCI論文20余篇。
共同第一作者曾憲鐵簡介
曾憲鐵,主任醫師,天津醫院足踝外科二病區行政主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學組委員,長期從事創傷骨科和足踝外科領域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足踝部的疾病、矯形、創傷及運動損傷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