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石專題5:
北京地區(qū)奇石—房山太湖石_1
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稱北太湖石,產(chǎn)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地區(qū)。該石為石灰?guī)r,形狀大體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渦、溝、環(huán)、洞的變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無共鳴聲,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體態(tài)麟峋透露,質(zhì)地堅硬,一般用作修筑疊石假山。房山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層里,因紅色山土的作用,新開采的多呈土紅色、橘紅色、土黃色,日久后表面帶些灰黑色。質(zhì)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韌性。外觀比較沉實,渾厚雄壯,和南方太湖石外觀的輕巧、清秀、玲瓏有明顯區(qū)別。
總之,太湖石,是一種包涵著歷史文化的東東。中國古代就開發(fā)利用太湖石很早,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tǒng)供石,太湖石是早在1千多年前的唐朝聞名于世的,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征,多玲瓏剔透、重巒迭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太湖園林石是中華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太湖石是皇家園林的布景石材,是園林石的一種.是大自然巧奪天工,自然形成玲瓏剔透,奇形怪狀的觀賞石。太湖石可謂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或形奇、或色艷、或紋美、或質(zhì)佳、或玲瓏剔透、靈秀飄逸;或渾穆古樸、凝重深沉,超凡脫俗,令人賞心悅目,神思悠悠。現(xiàn)在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chǎn)的由巖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tài)、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巖統(tǒng)稱為廣義太湖石!
北太湖石
太湖石成因特點
太湖石屬于石灰?guī)r。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相對而言,石灰?guī)r容易受到外來力量的風化侵蝕,比如長期經(jīng)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軟松的石質(zhì)容易風化,比較堅硬的地方保存下來,這樣在漫長歲月里,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條件下精雕細琢,形成了曲折圓潤的形
態(tài)。中國碳酸鹽巖分布區(qū)很廣,在適宜的構(gòu)造、巖石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下,均可尋找和開發(fā)得用類似江蘇的太湖石。
太湖石屬于石灰?guī)r,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guī)r長期經(jīng)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
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tǒng)供石,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征,多玲瓏剔透、重巒疊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
現(xiàn)在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chǎn)的由巖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tài)、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巖統(tǒng)稱為廣義太湖石。
特征:
太湖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太湖石以造型取勝,最能體現(xiàn)觀賞石的“瘦、皺、漏、透”的奇美特色。其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曲折圓潤、千孔百竅、剔透玲瓏、宛轉(zhuǎn)險怪,有的瘦骨峻峋,有的紋理縱橫,籠絡(luò)起皺,有的凹凸褶皺。如自居易在《太湖石記》中云:“有盤拗秀出如靈丘鮮云者,有端儼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縝潤削成如珪瓚者,有廉棱銳劌如劍戟者。又有如虬如鳳,若砼若動,將翔將踴,如鬼如獸,若行若驟,將攫將斗者。風烈雨晦之夕,洞穴開愷、若欽云歎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煙霽景麗之旦,巖嶝霪爵,若拂嵐撲黛,藹藹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狀不可。”這是白居易對太湖石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美作的細致生動的描繪,飽含著詩情畫意,為我們欣賞太湖石提供了難得的范例。
據(jù)太湖石志(宋范成大)記載:太湖石:“石出西洞庭。多因波濤。激嚙而為嵌空。浸濯而為光瑩。或縝潤如珪瓚。廉劌如劍戟。矗如峰巒。列如屏障。或滑如肪。或黝如漆。或如人。如獸。如禽鳥。好事者取之。以克苑囿庭除之玩。”
石生水中者良。歲久波濤沖激成嵌空。石面鱗鱗作靨。名曰彈窩。亦水痕也。扣之鏗然。聲如磬。
透、漏、皺、瘦,清奇古怪是我國造園家疊石造景時選石的要求。所謂透者,即此通于彼,彼通于此,玲瓏多孔,外形輪廓跌宕多姿。漏者,則是石上有眼,上下左右竅竅相通,有路可循。皺者,指石體表面多有凹凸,外形起伏不平,明暗多變,富有節(jié)律感。瘦者,則是指石體挺拔俊秀,壁立當空,弧峙無倚,瘦中窩秀。這些特征、通過石體本身豐富的點(石孔)、線(皺線、輪廓線)、面(塊面)的有機結(jié)合的凹與凸、透與實、皺與平、高與低、曲與直、粗與細、巧與拙、澀與暢、繁與簡等等的強烈對比,形成了一個極富變化又有著統(tǒng)一與和諧的獨特之美的形式,給人以特有的審美享受。
奇形怪狀的太湖石猶如一尊尊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雕塑,似象非象,天然成趣,使眾人猜測紛紜,浮想聯(lián)翩,給人以景外之景,聯(lián)想無窮的藝術(shù)享受。如蘇州的瑞云、岫云、冠云三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都是因得云之神韻,而稱之天下奇石。
太湖石的透、漏、皺、瘦,清奇古怪,表現(xiàn)出大自然中名山大川的奇、幽、險、秀、闊、雄、峻等諸多美的特征,達到江河湖海、群山萬壑俱奔眼底的美好境界。構(gòu)成峭壁危峰、澗谷幽遂的意境。正如清代陳維城著《玉玲瓏石歌》中云:
一霎神游造化外,
猶疑坐我縹緲峰。
耳邊滾滾太湖水,
洪濤激石相撞春。
北京北海公園中的太湖石
北海公園太湖石假山
太湖石假山
靜心齋的北部是規(guī)模宏闊,堆疊巧妙的山石造景,其形態(tài)各異,精巧美觀。整個山石景色,是仿中國山水畫筆法疊石,這無異于用實物造就了一幅真實的山水畫。太湖石假山是北海公園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海公園靜心齋
瓊?cè)A島北坡,蜿蜓幽邃,滿山是巨大的太湖石。進入北坡中間景區(qū),一壺天地、盤嵐精舍、延南薰等景區(qū)全是太湖石疊置的假山,在假山之下是巖洞,始建金大定六年(1166年),它西始“酣古堂”,東至盤嵐精舍,北延止“寫妙石室”、“延南薰”,長200多米地下石洞,玲瓏奪巧,高磊若巒,不僅為園林假山疊石之杰作,也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太湖石假山巖洞之一。巖洞穿行而過,若明若暗,別有洞天,如遇仙境,著名文物專家單士元有詩這樣稱贊:www.findart.com.cn
瓊島玉宇望西苑,太液碧照漪瀾間,
莫道蓬萊方丈好,都城北海有洞天。
北海公園瓊島云起石
北海公園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