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我們游覽過長沙太平老街,驅車前去尋找馬王堆漢墓。按導航儀的指引,很快就到了馬王堆醫院門前,停車詢問醫院門衛,門衛說馬王堆漢墓就在醫院旁邊,汽車就停在醫院停車場上。停好車,按門衛的指點,朝醫院右側一處林木深處走去。順著坡道登上一處高坡,路邊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馬王堆漢墓”,石碑的背面刻有簡介:此墓為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妻、子的墓葬。1972—1974年先后發掘了一、二、三號墓,出土一具完整女尸和3000余件文物,為建國以來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該墓195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催^碑上的簡介,向前步行數十米,道路盡頭是一間簡易平房,門前坐著一位門衛,門旁掛著一塊豎牌,上書“馬王堆三號漢墓墓址”。走
走進鋼結構大棚蓋頂的墓址,面前呈現的是一個長方形大坑,四壁被整修成一只巨大的方斗,右側一面開有斜口,應是當年棺木下葬時的通道??由?/span>20米,相當于四五層樓房的高度??拥子腥龡l淺溝。有介紹說,坑底填有防滲漏的白膏泥,鋪
我站在墓坑邊想,既然認定為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墓,為什么又稱作馬王堆呢?有介紹說,長沙最早為漢代長沙國首都臨湘縣所在地,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之墓,故稱“馬王堆”。在一號墓的發掘中發現一具女尸,并在清理隨葬品時,發現一枚“妾辛追”的印章,證明墓主人名“辛追”;在二號墓的清理中發現隨葬器品封泥上刻有“軑侯家丞”“軑侯家”等字樣,還發現了“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和“利蒼”三枚印章,由此確定二號墓為長沙國丞相利蒼之
圖片中有一張是辛追遺體出土時的照片及其復原圖。有介紹說,辛追遺體出土
辛追墓出土的棺槨共有四層,層層相套,置于木槨中間的棺室中,依次為黑地彩繪棺、朱地彩繪棺、錦飾內棺,除最外層的木槨外,其余均有華麗裝飾,內棺蓋上覆蓋一幅“T”字形帛畫。有介紹說,那是出殯時張舉在棺槨前面的“銘旌”,下葬時覆蓋在棺槨上,畫面從上到下分別為天上、人間、地下?!叭碎g”描繪的是“軑侯夫人”在三個侍女簇擁下接受跪拜的場景,整個帛畫用浪漫手法表現了古人
圖片中還有一張人工繪制的剖面圖,介紹馬王堆漢墓的防腐技術:外棺四周填滿木炭,木炭外面包裹防水性能極佳的白膏泥,白膏泥上面封以夯土,棺槨被包裹在中間,非常密閉??脊殴ぷ髡咴诎l掘墓葬時,從白膏泥中刨出的幾片樹葉仍碧綠如初,棺槨中隨葬漆盒內裝的藕片還非常新鮮。不過,當工作人員將漆盒端到車上
圖片中有一件“素紗禪衣”照片,有介紹說,素紗禪衣長1.28米,通袖長1.9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構成,交領、右衽、直裾,衣重僅49克,面料為素紗,絲縷極細,代表了漢初的養蠶、繅絲和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圖片中還有一只雙層九子漆奩。漆奩分上下兩層,上層放手套、絲巾等物,下層裝九個內存白粉、油彩、胭脂、假發、粉撲、梳、篦、笰等物的小盒,不僅漆盒
利蒼之子墓中出土了一只漆書奩,為雙層奩,上有蓋,奩內裝有帛書共12萬字,分別抄寫在整幅或半幅素帛上,有篆、隸兩種字體,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
漢墓中還出土了一套“博具”,包括博局、直食棋、算籌、黑白棋子、象牙削、刮刀及骰,玩法為兩人輪流擲骰行棋,獲算籌多者為勝?!傲笔菨h代流行的娛樂活動,今已失傳。另外,墓中還出土大量漆盒、漆罐及酒器,件件光亮精
參觀過出土文物圖片展,走出三號墓址,旁邊是二座小山似的土堆,看了標牌,方知那是復原后的一號墓和二號墓。墓堆上已長滿樹木。走下土堆,下面有二孔窯洞,洞門緊閉,門頭掛著一塊藍底白字的鐵皮牌,上面寫著“人防工程”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