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江蘇常熟翁同龢紀念館

 常熟翁同紀念館


  常熟古城是國務院第二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前年盛夏,曾獨自駕車去常熟虞山尋訪吳文化始祖仲雍的墓園,順便還游覽了孔子在南方唯一的學生言子的墓地。后來才知道,這兩個人僅是常熟歷史文化的源頭,明、清兩代更有不少重量級

的歷史人物留下遺跡。過了“五一節”便與老“驢友時云彬先生相約再訪常熟。由于前段時間陰雨連綿,行期一推再推。終于氣象預報61日后有一段晴好天氣,便約上時云彬起早出門,上午9點到達常熟古城“翁同和紀念館”。

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翁同是晚清重臣,是同治、光緒兩代皇帝的老師,也是晚清維新變法的積極創導者,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

翁同紀念館設在翁氏故居,在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對面。古城區停車困難,我們便把汽車停在醫院停車場,走過書院路便是翁家巷。巷口立有一座石坊,上刻“狀元坊”三個大字。進巷二三十米便是翁氏故居。門頭是磚雕橫匾“翁氏故


居”,門旁掛一塊木制豎匾,“翁同紀念館”六個字是愛新覺羅·溥杰題寫的。

進門過廳梁上掛有一塊“狀元第”金匾,匾下立有木制屏風,屏風正面寫的是翁同生平和翁氏故居簡介。該宅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


米。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翁同父親翁心存購得。經過修繕、擴建后,整幢建筑共有三組軸線,中軸線上有三進房屋,一進為轎廳,是來賓落轎處、家人出門坐轎處;二進為正廳,名“綵衣堂”。翁心存購得此宅是供母親養老,故將堂名題為“綵衣堂”。綵衣二字語出《二十四孝圖》老萊子綵衣娛親典故。綵衣堂前柱掛一

副翁同和離孫(玄外孫)錢仲聯撰寫的對聯“一代完人,風煙喬木,長留憂國,當初謠諑
謠言到蛾眉,零雨東歸龍闕變;九州碩望,日月新天,臨照升堂,此際精靈通肸蠁肸蠁,音息餉(肸,即羊舌肸,復姓羊舌,名腫,字叔向,春秋時晉國公室,初為太子師,太子即位后封為太傅。為人耿直,被孔子贊為‘古之遺直也’。肸與齊相晏子相會時曾預言‘公室將卑,其枝葉先落,公室從之。’意思是他預料晉室腐敗必亡,自己甘愿隨之。蠁, 蠁蟲,也稱知聲蟲。肸蠁,暗喻翁同預見清室倒臺而甘愿隨之),大云西仰鴿峰(鵓鴣俗稱野鴿,翁同墓在虞山鵓鴣峰下)高”。綵衣堂內梁、檁、枋上共有116幅彩繪,題材豐富,制作精美,是“蘇式彩繪”的上品。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改革開放后,翁同龢玄孫、美籍華人、原華美協進聯誼會會長翁興慶先生將此宅捐獻給國家,常熟市政府遂將舊宅立為翁同龢紀念館。翁興慶先生親書翁氏故居門額。1991111日,翁同龢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綵衣堂東側有二幢房屋,朝南一幢二層小樓名“知止齋”,原來是翁心存的書齋。齋名取自老子“知止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之意。此樓與對面的“玉


蘭軒”構成一個院落,樓上藏書,玉蘭軒內可與賓朋雅士吟詩論文、賞書品畫。翁心存曾有詩句“福祿貴知足,位高貴知止”。“止知齋”現被中共常熟市紀委列為“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翁同從政40余年,地位顯赫,是官吏攀附巴結的對象。但他能潔身自愛,常常拒收饋贈和賄賂。玉蘭軒內陳列有翁同和“拒受饋贈,不失志節”的資料。其中有拒收盛宣懷送禮謝帖;有拒收劉鶚賄送字畫立據;有拒受“美人石”的照片,還附有張謇撰寫的《美人石記》復印件。陳列的《翁文恭日



記》(翁同
龢死后謚文恭)和他的詩詞中可以看到翁同“嚴管子弟,嚴肅家風”以及“體恤民艱,樂善好施”的精神守操。

綵衣堂后面是“后堂樓”,是一幢二層木結構樓房。底層布置為翁同生平事跡展館。大廳中央立有一尊翁同龢青銅雕像,但見他身穿長衫馬褂,左腋挾一本記事簿,長須垂胸,兩眼無光,面容憔悴。雕像背后屏風上是康有為題寫的“中國維新第一導師”。讀過展板上陳列的內容,對翁同龢才有一些粗略的了解。


翁同18301904字聲甫,號叔平,晚號瓶廬居士、松禪老人。翁同龢出生在北京,4歲時隨祖母、母親回到常熟老家讀書。9歲考入常熟“游文書院”,道光二十五年考中秀才,咸豐二年考中舉人,咸豐六年殿試中狀元。當時,其父翁心存在朝中為大學士、同治帝師。翁同龢中進士后任翰林院編修,9年后接替父職入值弘德殿,為同治帝師,共教讀9年。同治帝去世后,光緒繼位,慈禧太后讓翁同龢入值毓慶宮,為光緒帝師。至此,翁氏家族進入全盛時期,時稱翁氏“一門四進士(父親翁心存、長兄翁同書、翁同龢為咸豐六年狀元,其侄翁曾源為同治二年狀元)、二巡撫(長兄翁同書官至安徽巡撫,謚文勤,三兄翁同爵歷任陜西、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父子大學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翁心存1822年恩科進士,歷任工部、兵部、吏部、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帝師;翁同歷任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刑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職,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在朝40多年,經歷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


法等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展室重點介紹了翁同龢在這些事件中的經歷。

光緒九年(1883年),法國發動侵略越南和中國的戰爭。翁同龢極力主張援越抗法,積極為光緒帝父親醇親王載環出謀劃策,加強邊關防守,聯合越南抗擊法軍。當廣西劉永福的黑旗軍在河內紙橋大敗法軍時,翁即提議朝廷授予劉永福頂戴,接濟糧餉軍械。然而終因清廷的腐敗無能,最后以“法國雖敗猶勝,中國雖勝猶敗”結局簽訂了《中法新約》。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不斷增兵朝鮮,翁同龢力主調東北三省及旅順兵力速赴朝鮮,得到光緒皇帝的支持。翁還針對李鴻章等期望列強出面調停的意見,上折提出“總以我兵能勝倭為主,勿盼外援而疏本務”。甲午戰爭開始后,慈禧太后不顧國家安危,動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籌備自己的六十壽典。翁同龢等以戶部名義上折,奏請停工,將費用集中用于軍事。慈禧迫于輿論壓力,停止了部分工程。但心中卻對翁有忌恨,曾對身邊的人說:“今日令吾不歡者,吾將使其終身不歡。”甲午戰敗后,李鴻章赴日本和談,翁同龢登門再三叮囑“臺灣萬無議及之理”。當得知《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日本時,在御前會議上力陳“臺不可棄”。在軍機處會議上強調“臺灣途遠,割讓日本,東南半壁從此不得安寧矣!”之后,還設法支持臺灣軍民的抗日斗爭。

《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康有為等仁人志士發起救亡圖存的維新運動,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維新。翁同龢以戶部名義撥銀一千五百兩作為活動經費。“強學會”一度因守舊派的彈劾而被查封,后經翁的努力,光緒皇帝同意更名為“京師官書局”,繼續其宣傳活動。當康有為的變法主張上達受挫時,翁予以勸慰鼓勵,并多次向光緒帝舉薦康有為,請皇帝破格召見。在


翁、康的影響下,光緒帝深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于是召見王公大臣征詢變法之方,翁同龢主張變法“應從內政根本起”,要“改制度”“盡革天下蔽政”。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翁同龢奉旨草擬《定國是詔》全面闡述變法主張,并提出“平和穩妥”的變法步驟。把任用維新人士、學習西方科技、推行新政作為國策。此后百余天,光緒帝頒發了二百余道詔書,宣布“將舊法變盡”。后來變法觸及到慈禧等皇族的利益,《定國是詔》頒布后的第四天,正是翁同龢生日,慈禧太后以“近來辦事多未允協”“漸露攬權狂悖情狀”等詞逼迫光緒帝將翁同龢罷官回籍。翁離京時,張謇等門生故舊數百人送行,翁同龢坦然地說:“人臣黜陟,皆屬天恩,吾進退裕如。所恨者不能見皇上耳。”戊戌變法第一百零三天,慈禧太后軟禁光緒,殺“六君子”,全面推翻新政,下令將翁“即行革職,永不敘用,著地方官嚴加管束”。

翁同龢擔任過刑部侍郞,任期中曾糾正過一起轟動全國的冤案。那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出戲《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劇情。說的是同治十二年,淅江余杭縣有位葛畢氏,頗有幾分姿色,人稱“小白菜”。有一天,其夫葛品連突然死亡。婆婆懷疑媳婦與鄰居的舉人楊乃武私通謀殺,便告到縣衙。經過縣、府、省三級七審,屈打成招定為死罪。楊乃武姐姐到刑部和都察院申訴,案卷被發回重審。重審時楊乃武、小白菜當庭翻供。加上浙江士紳汪樹屏等以“復審間疑有官員相互袒護事實”聯名向都察院控訴。案卷送到刑部,翁同龢發現疑點頗多。于是頂著上司刑部尚書的壓力,走訪浙江籍京官,聽取刑部官員的意見,調查證人,重新驗尸,終于查清葛品連系正常病故,并無中毒癥狀,遂為冤案平反。辦理此案的大小官員一百多人受到懲處。之后,案情被戲劇界編成劇目上臺演出,成為晚清四大疑案之一。

參觀過翁同龢紀念館,我們再去虞山南麓尋訪翁氏墓園。在山南路西段看到路邊有座石坊,坊額刻著“翁氏新阡”四個字。石坊兩側立有兩塊石碑,左側碑上刻的是“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翁心存墓”;右側碑上刻的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翁同龢墓”。沿著石板路走進濃蔭如蓋的樹林,林中建有三組墳墓。其中有翁心存夫婦、翁同書夫婦、翁同爵夫婦的墓葬。翁同龢與夫人湯氏、淑人陸氏合葬一起。我們在翁同龢紀念館花園中看到過兩塊墓碑,一塊刻的是“清削籍大臣翁君妻一品

夫人湯氏墓”;另一塊刻的是“翁君副室陸淑人附葬之墓”。旁邊一塊木牌上介紹說“此碑文為翁同龢親書,但未立于墓地,頗耐人尋味。”翁同龢去世前曾自擬一副挽聯“朝聞道,夕死可以;今爾后,予知免夫”。還口占一絕:“六十年中事,傷心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道盡了老人宦海沉浮的無限憂傷。


  看過“翁氏新阡”,公路對面還有一幢建筑叫“瓶隱廬”。走近看,大門緊鎖,無法進去。墻上掛著兩塊木牌,一塊牌上畫有“瓶隱廬布局圖”;另一塊木牌上寫著“翁同龢歸鄉后在鵓鴣峰下筑廬隱居,取名‘瓶隱廬’,意為‘守口如瓶,

不問政事’。該建筑抗戰期間大部毀于戰火。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修葺,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常熟市政府進行全面整修,并建成‘瓶隱廬紀念館’,并開放游客參觀”。

翁同龢為清皇室辛勞一生,晚年凄涼。到了現今太平盛世才有了完整的歸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江蘇常熟翁氏到底有多牛?兩輩帝師一雙宰相三位公卿五人進士
王忠良:給你看一個真實的翁同龢
翁氏故居(翁同龢紀念館)
【書樓】翁心存知止齋:坐館藏家,總裁《實錄》(下)
蘇州百館(21)“別人家的小孩”,說的就是他們!
這家人的歷史,也是中國百年歷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嘉荫县| 汉中市| 浦东新区| 丰台区| 都匀市| 郯城县| 江华| 蒙阴县| 方城县| 唐海县| 茌平县| 两当县| 丰县| 玉龙| 长乐市| 延津县| 永仁县| 呼伦贝尔市| 凤庆县| 满洲里市| 东源县| 凯里市| 依安县| 梨树县| 云和县| 汶川县| 安西县| 张北县| 定远县| 韶关市| 泸州市| 吴堡县| 乌鲁木齐市| 孝感市| 石台县| 宜阳县| 东兰县| 临沧市| 怀化市|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