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扮靚百年校
舉目楹聯處處,傾聰韻律聲聲——這是“中國優秀楹聯教育基地”----山西運城市新絳縣西街實驗小學給人的深刻印象。
新絳,古稱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絳州鼓樂、澄泥硯等是這里的標志性文化品牌。西街實驗小學有著百年建校史,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學校大門前的景觀石硯、荀子雕像、《勸學篇》刻石,校園內的《弟子規》文化墻、二十四孝繪圖和楹聯櫥窗等等,營造出一個崇尚禮樂、注重傳承的文化氛圍。在2016年5月26日的百年校慶現場,學校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開展素質教育的成果,有各年級的手工制作展、書畫展,現場足球表演、航模表演、樂器合奏表演,《傲雪梅花百載紅》紀實劇演出等等,其成果中所散發出的那種蓬勃朝氣、陽光自信,令觀者無不欣悅點贊。
在新絳實驗西街小學校園內,楹聯文化尤其引人入勝。楹聯以其形式優美、題旨鮮明、言詞簡約、音韻流暢、意境深遠,為這所百年老校增色不少。在每一處辦學場所懸掛楹聯,是新絳實驗西街小學楹聯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
學校大門、教學樓、圖書室等主要建筑前懸掛著楹聯,甚至教導處、總務處、年級組等等各個辦公室都在門前懸掛上了楹聯。全校各個場所共懸掛楹聯50多副。
有的楹聯大處著眼,配以精致的行書,更顯氣勢恢宏,如校大門聯:
名校百年,已舒錦繡三千卷;
大旗千彩,再領風騷數百春。
有的楹聯用詞典雅,令人心爽氣清,如圖書室聯:
到此染香,滿架詩書皆醉眼;
入門受益,千行文字總怡心。
有的楹聯娓娓道來,似拉家常,如會計室和總務處聯:
賬目往來貴分曉;
物資出入須稱家。
人無遠近皆周到;
事有緩急兩盡詳。
楹聯進課堂 ,全校各年級都開設楹聯課,全校語文教師都能勝任楹聯教學。校園楹聯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是新絳實驗西街小學楹聯文化建設的又一大特色。
為了弘揚國粹,普及楹聯知識,學校開展了這樣幾項工作:一是編寫了楹聯校本教材,將《聯律通則》分解為6冊96課時,以《對聯》為題進行授課。二是組織楹聯教學活動,每周至少一節課程,做到有課程安排、有楹聯教材、有師資力量、有考核機制。創造了故事串引、聯例授知、課件激趣等愉快教學法。三是開展“一周一詩一聯”活動,學生通過每周誦讀一首詩一副聯,積累了文史知識,訓練了口才,增強了文學功底。四是邀請市縣楹聯學會專家辦講座,提升師生楹聯水平。五是組織編寫了三字韻的《聯律操》和曉暢易懂的《聯律歌》,讓學生口誦之、體操之、心悟之,從而激發興趣,加深理解。2016年3月26日,在全國楹聯教育工作會議上,西街小學語文教研組榮獲“全國十佳楹聯教育優秀教研組”稱號。
結合校園活動組織“一事一征聯”,是新絳西街小學楹聯文化建設的又一大特色。
所謂“一事一征聯”,是指他們開展的“一課一征聯”和“一活動一征聯”活動。在學校和縣楹聯學會的指導下,師生們每上一堂課,每開展一場課外文體活動,都要根據主題或感受創作一副對聯。這項活動為師生們提供了楹聯創作的實踐鍛煉機會,增強了楹聯文化與校園生活的貼近性。
熊且小,送來摯愛;
禮雖輕,借去真情。
(《借生日》聯)
讀書須樹凌云志;
求學常懷報國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
這些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對聯,用極精煉概括的文字點明了課文的中心思想,明確了學習和生活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繩飛毽舞騰歡樂;
雀躍鶯歌蕩笑聲。
(教工趣味活動聯)
升旗國歌起,聲聲入耳;
演講激情來,句句動心。
(升旗活動聯)
這些對聯,用歡快的筆觸,描繪了各種校園活動場景,抒發了愛國、愛校、愛生活的真切感受。
楹聯扮靚百年校,文化啟蒙一代人。正是他們在校園環境建設中突出楹聯,在校本課程中引入楹聯,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楹聯,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楹聯,才使得楹聯這一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由于新絳西街小學在楹聯文化的普及與傳承中所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績,2011年12月,中國楹聯學會在新絳縣召開“全國學校聯教年總結表彰大會”上破例首次授予該校為“全國最佳楹聯教育學校”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