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盛夏,滿城的荷花綻放,清雅怡人。走在荷畔,聽到草叢深處傳來動人的音樂,細聽,是我最喜歡的那曲《簾動荷風》。輕揚的鋼琴聲里,幽幽簫音似流水輕嘆,微愁宛轉,載著幾瓣落紅,泠泠飄向遠方。
瀲滟湖光好,荷風六月涼。六月的風,從荷池深處婉約而起,攜帶著唐詩宋詞的古意微香,輕撲入鼻,連衣襟都清透幾分。
踏著一徑雨后的濕綠,分開婆娑竹影,看到一座被荷花簇擁的小亭。亭柱上有一副楹聯:“竹下溪流翠;荷前醉染香。”此情此景,細細品之,頓覺禪意幽幽,詩趣盎然。
江南多風雅,有荷的地方就必然有亭,有亭的地方就必定有聯,且聯意都與荷有關。印象最深的,是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萬字亭的那副聯“兩岸涼生菰葉雨;一亭香透藕花風。”好清雅別致的句子。菰葉長長,似拂綴著細雨微凉,荷香繚繞處,讓人情思繾綣,腦海里便浮現出歐陽修的那句:“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蘇州拙政園里有座荷風四面亭,坐落在園中一處四面皆水的小島上,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平平仄仄,簡短兩行,描盡春夏秋冬的詩意風致。我獨喜歡這個“壁”字,把江南荷亭的韻味道絕,意蘊無窮。
南京莫愁湖湖心亭也有副對聯:“恨我晚來游,只落得萬柄枯荷,一湖秋水;問誰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兒女,千古英雄。”這座幾經興衰的六朝古都,在煙雨瀟瀟的聯句里,都不失那份滄桑過后的厚重大氣。
想起以前在網上一個楹聯愛好者群里,曾有個老師出過一個上聯:“每至荷前思萬里。”此處的萬里,可以指南宋詩人楊萬里,亦可以是說思緒萬里。當時我苦思不得,胡亂對了句:“時歸月下醉千尋。”湊痕明顯,遠不如上聯自然流暢有意味。
孩童的打鬧聲驚醒了我的思緒,悠揚的樂曲聲仍在耳邊輕回。坐在亭子一隅,對著這一池美景,真個是:“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
這清岑的意,這婉約的風,便是最好的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