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的企業家
——記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科技廣場》記者 吳 肇 貴
2003年2月
張瑞敏,1949年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青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
1984年以來,青島海爾集團在張瑞敏不斷創新的經營理念引導下,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企業,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知名企業。2001年青島海爾集團被美國《家電》雜志稱之為“全球制造商中增長最快的家電企業。”在2002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的排行榜上,“海爾”品牌以價值489億元超越紅塔山而名列第一位。在2003年第17屆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行榜上,青島海爾集團以銷售額711億元雄居第一位。因此,張瑞敏榮獲了“中國經營大師”稱號,以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人選“全球30位最受尊重企業家”名錄。
張瑞敏以不斷創新的經營理念,引導海爾不斷走向成功。張瑞敏的創新思想和創新實踐突出地體現在觀念創新、戰略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等五個方面。
一、觀念創新是先導
張瑞敏認為,“觀念創新是一切創新之源”。海爾的每一步發展,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是從觀念創新開始的。
1984年張瑞敏上任不久,接到消費者來信反映,海爾冰箱有質量問題。他通過調查發現,當時的海爾冰箱確有質量問題,為此他當眾宣布: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就是廢品,必須砸掉。從此,質量觀念就在海爾人的頭腦里扎了根。
當海爾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后,出現了供過于求的跡象,張瑞敏適時提出了“創造需求,創造市場”的市場觀念;為了取得用戶的信任,提出了“為用戶服務,真誠到永遠”的服務觀念;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提出了“無內不穩,無外不強”的發展觀念;在海爾名氣大了以后,為了防止盲目驕傲,又提出了“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生存觀念。
二、戰略創新是方向
為實施名牌戰略,張瑞敏提出了:“要么不干,要于就爭第一”的創名牌戰略。海爾人,在張瑞敏的領導下,經過近20年的艱苦努力,“海爾”品牌終于成了中國家電的第一品牌、中國最有價值的第一品牌。
為實施多元發展戰略,張瑞敏領導海爾人將產品從單一的冰箱,發展到包括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多個白色家電,又擴展到以彩色電視機為代表的黑色家電,以及涉足電腦、手機等信息家電領域,形成了69大類,品種規格達到10800個的多元產品家族。
為實施做大做強戰略,張瑞敏帶領海爾人,利用“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的做法,成功地實施低成本擴張,兼并企業18家,盤活資產18億元。“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的案例,使張瑞敏成為登上哈佛講壇的中國第一位企業家。
三、管理創新是基礎
張瑞敏帶領海爾人創造的“日清日高”管理法,榮獲國家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一等獎。海爾“日清日高”管理法,要求海爾人每天在完成當天工作的同時,必須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的質量或數量,降低成本、改進工藝、革新技術。
張瑞敏帶領海爾人創造的“內部市場鏈”管理體系,榮獲國家現代企業管理成果特等獎,并收進瑞士國際管理學院案例庫。“內部市場鏈”模擬市場對企業內部進行管理,強調“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用戶”的觀念。
張瑞敏還帶領海爾人建立了“以三個零(質量零缺陷,服務零距離,運營零成本)”為目標的業務流程。該流程以訂單信息為中心,帶動物流和資金流運行,激勵員工創造性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海爾集團人人都對用戶負責,實現了企業管理的新飛躍。
四、技術創新是手段
張瑞敏要求海爾的技術創新要堅持國際化,并將創新定位在全球行業先進技術水平上。為此,建立了國際化信息網絡、國際化科技開發網絡和國際認證中心。海爾除了在國內建立了實力雄厚的高科技開發公司,還在國外的東京、里昂、洛杉機、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建立了海外開發設計機構。
為使海爾技術創新具有超前性,1998年投資5億元建立了“海爾中央研究院”,涉及研究領域11個,專門開發超前5-10年的新產品。目前,他們已經開發成功諸如太空系列家電,納米抗菌系列家電等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新產品。
為使海爾技術創新具有雄厚的實力,從2000年起,海爾每年用于技術研發的資金,占集團銷售收入總額的6%。海爾以雄厚的研發實力和資金投入,創造了技術研發累累碩果。.目前,海爾平均每一個工作日就要開發新產品l~2個,申報專利技術2.3項。
五、組織創新是保證
為使海爾適應多元化和大規模經營,張瑞敏將過去縱向一體化的“工廠制”,改為橫向扁平化的“事業部制”。其結構和職能是,集團由總部、事業本部、事業部、生產廠四個層次組成,分別承擔戰略決策與投資中心、專業化發展中心、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職能。
為有效統一調配全球的供應資源和用戶資源,改變原來各個事業本部采購服務自成體系,供應和用戶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張瑞敏領導海爾建立了物流、資金流和商流三大塊的本部,其中,商流又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商流本部。
為使海爾成為“學習型”企業,張瑞敏創辦了“海爾大學”。每周六的上午,上至首席執行官、總裁,下到各個事業部的部長,都要聚集到海爾大學聽課或研究分析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研究制定新對策。其創辦“海爾大學”的目的,就是要用先進的科技知識武裝企業員工,尤其是企業領導的頭腦,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