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清末有三個秀才一同上京趕考,他們都是滿腹經(jīng)綸的才子,一路朝行夜宿,不知走了多少陸路、水路。有一天,日落西山夜幕低垂,他們還未找到歇宿的荒村野店,正在著急。
走著走著,他們走進了荷樹村,遇到一位好客的員外。員外有寬敞的屋宇,喜歡文人墨客到他家里談經(jīng)論道、招呼進京的儒生到家歇宿。秀才甲乙丙來到屋檐下想投宿員外家,甲首先提出晚上住宿的話題,但心存憂慮;乙嘴快說要到自己岳父家歇腳,個人毫無問題;丙說如果此府上東家肯留宿,就在此處安身。于是,他們就一同走進府內(nèi)去拜見員外,得到員外熱情招呼,但因員外知悉了三人的對話,所以唯對乙有微詞,說乙秀才有言在先要投宿岳父家,就讓他另擇吉地安身。
其實,乙秀才講的是假話,他在附近沒有宗親可依附,但他不肯改口求情,就走出廳堂來到草棚里過夜。草棚里堆放著員外養(yǎng)馬的草料,他不顧一切擠身進去,恰巧被員外的千金小姐窺見了。小姐慧眼識才俊,對乙秀才的食宿非常關(guān)心,拿來鋪蓋和飯菜,殷勤備至,使乙秀才非常感激。第二天一早,小姐端來有肉有飯的銅盆給秀才用膳,秀才吃過以后把銅盆放在桌上,一只公雞飛上去啄食剩飯,聲音鏗鏘動聽,小姐竟靈感突發(fā),口吟“鳳啄銅盆嘴撞鐘”,這別出心裁的佳句,秀才聽在耳里喜在心頭。
后來,這三位秀才在京城考試都取得了好成績,狀元屬誰難于定奪,只得再舉行一次考試。這場考試非常出奇,只考對聯(lián)不考文章,試題的上聯(lián)是“馬過竹橋蹄擂鼓”。秀才甲丙總是嘴銜筆桿發(fā)呆,而秀才乙好不容易想起了小姐的佳句,以“鳳啄銅盆嘴撞鐘”對上,成為千古巧聯(lián),主考官看了拍案叫絕,連連稱贊說:“巧對,妙絕!”秀才乙終于獨占鰲頭,考取了狀元。
秀才乙金榜題名,他回味小姐的深情,不負小姐的厚愛,終于和小姐聯(lián)姻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