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李白寫了很多情詩,但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其實也很多“情”。杜甫是一個文人,并且還是個大文人,怎么可能不留”情“?他的情詩不但有而且還不少,只是大多數人只知道一首,是寫給她妻子的“月夜”,其他“情”詩卻很少有人知道,但小編今天找到了10首寫給好友李白的“情”詩,且,“情”深意重。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鄜(fū)
唐玄宗末年春,安祿山叛亂,杜甫帶一家人逃難,后被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在押期間望月思家而作。
此詩看似借看月而抒夫婦離別之情,但字里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于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
給李白的“情詩”
1
二年客東都,
野人對腥膻,
豈無青精飯,
苦乏大藥資,
李侯金閨彥,
亦有梁宋游,
作于公元744年,表達厭都市而羨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贈李,表明欲遂偕隱之志。
言外之意“李白,你再不回來我都抑郁得想歸隱了。”
2
秋來相顧尚飄蓬,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作于李白遭奸佞排斥、遠離京都、漫游齊魯時,與杜甫相會。兩人一見如故,開懷暢飲,談詩論文,相見恨晚,后李白離開。杜甫每次喝酒時就想起兩人開懷暢飲,對酒當歌的日子,唉,什么時候才能才能把酒言歡啊?
言外之意“李白,你什么時候回來跟我一起狂歡啊,好想跟你拼酒啊。”
3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云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莼羹?
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大約作于公元745年秋,李白杜甫再次相見,很是高興,于是一醉方休倒地而睡,同被而眠。后攜手同游,訪友尋歡。
言外之意“李白,只要跟你在一起我就很高興,很開心。”
寂寞書齋里,
更尋嘉樹傳,
短褐風霜入,
未因乘興去,
作于745年冬,杜甫自己獨自在書齋里天天念著遠方尋藥問道的李白。
言外之意“李白,你在哪兒啊,你知不知道我很思念你。”
白也詩無敵,
清新庚開府,
渭北春天樹,
何時一尊酒,
作于746年,李白啊,你寫的詩天下無敵,飄逸瀟灑卓爾不群,如庾信的清新,俊逸如鮑照,都春天了,什么時候再一起把酒言歡,再與你好好討論詩文啊?
言外之意“李白,我的偶像啊,什么時候才能再見到你啊,我好想念你。”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公元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遠在北方,只聽說李白流放,不知道他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于是寫下了兩首《夢李白》。
言外之意“李白,我想你擔心你啊,做夢都夢到你。”
涼風起天末,
文章憎命達,
應共冤魂語,
作于(759年)秋,和《夢李白二首》是同一時期的作品,當時詩人棄官遠游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前二首詩中的懷疑總算可以消除了,但懷念與憂慮卻絲毫未減,于是杜甫又寫下《天末懷李白》表達牽掛之情。
言外之意“李白啊,你怎么樣了?多給我寫信啊,別讓我老惦記你。”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敏捷詩千首,
匡山讀書處,
作于761年,此時二人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不見”二字置于句首,可見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思念時間之長。
言外之意“李白啊,我們好久都沒見面了,已思念成狂。”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作于約762年,此時李白被召回途中臥病不起,杜甫聞之,痛心疾首,自己那么崇敬的一個人,那么一個謫仙的人物如今卻這是這樣,感慨萬千。
言外之意“什么破皇命啊,這么折騰人,李白,我好心疼你啊。”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作于746,杜甫初到長安,記錄“長安酒中八仙”喝醉酒的情景。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李白成名很早,杜甫估計在心里已經對李白“仰慕”已久了。
言外之意“長安我來啦,李白我來了。”
由此可見,杜甫不但多情,而且還很重情,與李白可以說“情投意和”又“同病相憐”,所以才會對李白“一往情深”。
via美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