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杜甫

        



  讀唐詩是一種藝術享受。但如果兼讀唐史,詩史并閱,聯系當時情境,還可以咀嚼出除詩而外的更多味道來。

  每次讀到杜甫,總有些揪心的感覺。他的詩,含著綿綿的憂愁。盛唐年間的其他詩人,不得意時,或是飲酒求醉,如李白,一醉解千愁,以超凡的想象化解內心的不快;或是歸隱賦閑,如王維,閑來萬事空,避開塵世的喧囂。而對于杜甫來說,始終沒有尋覓到解脫的良方。他的一生,始終處于憂郁與憂憤之中,憂從中來,憂如絲繞。如果有解憂的辦法,那么唯有做詩,埋身書齋,躬耕紙園。這樣的法子,終究有些無奈,常常是憂容稍解,愁云又生,恰如不盡長江之水滾滾來。

  詩人多愁。偏偏杜甫又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發愁的多事之秋。開元盛世剛剛開了一個好頭,盛唐的贊歌還沒有寫完,“安史之亂”便不期而至,杜甫就要立刻轉變身份,從一個盛世的歡呼者、記錄者,成為“國殤”式的挽歌撰寫人。這樣的角色轉變是令人痛苦的,遭遇的尷尬,也是所有讀書人都不能直面的。大唐王朝培養的一批文士們,在這場動亂中,嘗盡了愁云壓頂、國破心碎的滋味。只不過,杜甫的味蕾更為敏感,品嘗起來更是浸膚入骨。

  憂從何來?憂于國勢。杜甫的社會責任感與生俱來,兒時捧讀圣賢書,家國情懷的文字頻頻入目,繼而是家長的耳提面命,兼以生活中不斷的警示案例。杜甫的憂患意識,來自于“承儒守官十一世”的家族遺傳因素的深深影響,“在家常早起,憂國愿年豐”,他希望太平盛世能夠長久持續。但憂患意識確是被一場內戰徹底激發出來了。安祿山兵指長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光景,轉眼之間被殘酷的戰爭所取代。烏云壓城,大廈將傾,李唐王朝面臨著突如其來的叛變,經歷著一場巨大的危機。彌漫的戰火,遮住了詩人的雙目,所有的閑情逸致,都被刀光劍影吞沒了。他的詩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充滿了憤怒與傷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一個曾經被皇帝無限信任、擁兵數十萬的封疆大吏,竟然充當了搶奪皇權的急先鋒。危險是可以想象的,杜甫立刻將祈愿國泰民安這樣淺表層面的憂國之心,上升到“毫發裨社稷”的實際行動,在匆匆安頓好妻兒老小的避難之處后,他上路了。他要追趕一群落荒而逃的皇室成員,證明自己的忠誠,盡到自己的義務。

  然而這條路,杜甫走得異常艱難,先是被叛軍所俘,脫險后,好不容易逃至鳳翔,得以謁見肅宗,官拜左拾遺,但又因為被罷免的宰相房琯出頭辯護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心灰意冷之下,于乾元二年,棄官西行……“時危報明主,衰謝不能休”,“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亂世之時,報國無方,杜甫餓著肚子,倚望蓬門,僅剩下了一介書生的沉重憂思。面對著一個無秩序的世界,一個不知前途的未來,他大聲疾呼:“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杜甫一直在守望著,祈盼著。而此時的他,只不過是個被君王拋棄的舊日臣子,一個退隱于江湖的落魄游子,充其量只能算做一個民間的文人。想想自己一介書生,去國離家,卻不被理解,杜甫無法使自己平靜下來,涕淚一次次沾濕衣襟。杜甫的詩中,有流不完的淚,數不盡的哭,一場戰斗的勝負,都會令他百感交集,淚如雨下。那首被公認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竟然是他微笑之后的失聲痛哭。
盛唐向中唐過渡的時期,杜甫從動亂與民生入筆,最為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憂患意識。這種意識,隨之得到了愈來愈多的認同和重視。后來的詩人不斷地提到“安史之亂”,警醒當局,杜甫的憂,與屈原的憂,異代同流,都是出于愛國心切。

  憂從何來?憂于民生。數年戰爭,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暴風驟雨,將大唐盛世的鉛華洗盡,華美的霓裳被無情地挑落,露出衣衫襤褸的戰后殘局。杜甫一直在觀察著,憂心忡忡,憂心如焚地觀察著。在家中,在酒宴上,在各種場合,他憤怒地抨擊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帶著困惑,他離開了長安,目光投向民間。在出行途中,他像一個戰地記者,看到了餓殍遍野,難民如潮,難道這就是那些御用文人筆下所描繪的盛世嗎?

  八年的時間,時政傾覆,局勢動蕩,像一鍋餿了幾天的粥,螞蟻、蚊子和蒼蠅都掉在了里面。大唐王朝怎么了?所有的人都在試圖揭示這匹健壯的駱駝是如何一下子羸弱下來的,大家在迷茫里尋找動亂的根源。杜甫用他的筆,把他的思考如實地刻畫了下來。《麗人行》中他痛斥了女賓驕奢、國戚揚威,致使家國不寧。在《兵車行》中,又寫到“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在車馬揚塵的行軍隊伍中,看到的是朝廷窮兵黷武的貪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帝國的官員臣子,已經喪失了原先的忠厚仁義。為了抓到更多的壯丁,平定戰亂,他們不擇手段,驅捕壯丁,露出了最為可怕的面目。《石壕吏》中的這位老婦人的三個兒子都在軍中效力,兩個已經“為國捐軀”,然而還是逃不過這些軍爺的騷擾,“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實在不行的話,軍爺啊,就讓我這個老婆子跟你們去吧,為軍隊去準備明天的早餐。老婦人的哭泣,如一把錐子,扎在了杜甫的心上。

  這場戰爭,使社會的物質與精神已經迅速衰落到低谷。特別是人的精神情緒,跌落到最低點。杜甫遇到了一個從前線吃了敗仗回家的戰士,他走到舊巷里,不聞人語響,但聽到空房子里狐貍發出的怪叫聲,放眼望去,哪里有昔日人丁興旺、雞犬相聞的生活氣息,親人不見了,四周的鄰居們都不見了,只有一兩個老寡婦,枯守著故鄉……在“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與“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里,杜甫用最質樸直白但觸目驚心的白描語言,講述了當時田園荒蕪、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的慘況。

  詩人回過頭來,將目光轉向了他一直頂禮膜拜的王朝。朝廷之上,從帝王開始,滿朝官宦,都在縱情享樂,醉生夢死地演繹著歌舞升平。一面是朱門酒肉臭,一面是路有凍死骨,他倒吸一口涼氣,目光由憂郁漸漸變得冷峻起來。這個原本秩序井然的格局,到底是誰破壞的呢?

  接下來的杜甫,開始悲秋,開始掉發。他的頭發,有一半為自己的國家命運愁白了。帶著深深的憂愁,他選擇了繼續出行,一路漂泊,耳聞目睹的人間慘況使他黯然神傷,十多年間,寫下了一千多首感懷悲憤之作。杜甫這一次出行,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悲壯的出行,直到他后來懷憂而逝。

  憂從何來?憂于貧病。杜甫沒有錢,長期處于貧困之中,為生計犯愁。他沒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除了滿腹詩書,他幾乎身無長物,沒有謀生的本領和手藝,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靠別人的資助和救濟度日。在長安時,他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寒酸生活。李白曾經就笑話過他,為何如此消瘦,是不是做詩太辛苦?李白的生活與杜甫是不可比的。李白常在醉中度日,有酒有肉,有車有馬,過著名士的生活,雖精神失意但物質生活是富足的。而杜甫,窮酸得一直依靠別人。這對于一個有志向的文人來說,是一種無奈的、不體面的生活。

   

  更為悲慘的是。當杜甫從京城趕回奉先的老家,進入家門,迎接他的,不是一派歡聲笑語,而是妻子的啼哭哀號。他的幼子,已經因為饑餓而死。自責的眼淚,潸然而下,作為一個父親,一代文宗,他竟然無法使自己的一家衣食無憂,這怎能不使他心力交瘁呢,自己還在朝中為官,追逐著流血的仕途,居然家中餓死了人!自己平日里夸口文章如何出眾,下筆滔滔,卻換不來一個衣食無憂幸福的家庭。悲憤交加,心痛難忍??蓱z的杜甫,只有在文章里才能顯出“好論天下大事”的文雄本色,生活中的他,鮮有笑顏。

  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杜甫還惦記著什么,“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他牽掛著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心系著鎮守遠方的士兵。他只有不停地寫詩,排遣心中的悒郁。這種憂患,是發自內心的高尚,卻令人辛酸。

  杜甫后來投奔世交兼好友的成都節度使嚴武,被表為節度參謀、校檢尚書工部員外郎,得到照顧與資助,確有幾年生活是安閑的。杜甫也可以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地創作。晚年在成都搭建三間茅屋,原指望將就著棲身,卻被一陣秋風吹得支離破碎。他由此又有聯想,即興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喟,覺得還不夠,又加了一句,“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果真有一座宏偉廣廈,可以包容天下無房者,我老杜就是凍死也知足了!這樣的愿景,多少年后,還在人們耳邊傳唱。

  嚴武死后,杜甫頓無所依。又去投靠高適,見面不久,老友病亡。而蜀地內亂又生,這時的杜甫,明顯地感覺到老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老境多悲秋,在瑟瑟秋風中,他抱著多病之軀,再一次登高遠眺,猿嘯哀哀,落木蕭蕭,詩人摸著一頭的白發,回想起一生的艱難苦恨,兩行濁淚,悄悄滴落在杯盞之中。

  關于杜甫的死亡,新舊唐書俱有記載,說是因為他瀏覽一處景物,被洪水圍困數日,饑腸轆轆,后來縣令迎還,吃牛肉喝白酒而死,并非若干年后元稹根據其后人“病死舟中”的墓志記述。死于牛肉白酒,甚是奇特,郭沫若先生又考證為牛肉變腐,系食物中毒而亡。亦有人持醫學論觀點,為久饑之后的暴飲暴食所致。唉,作為一代詩圣,一生之中,確是飽少饑多,令人嘆息。

  杜甫的詩很難使人變得快樂輕松,只會使人變得嚴肅深沉。每讀杜甫,我總會找出他先前的文章來讀,希望看到他快樂的往昔。我喜歡他那首著名的《望岳》,神采飛揚的青年杜甫站在泰山之上,激情無限。早年的他,也曾一覽眾山小,晚年的他呢,卻是憂端齊終南。一座大山是他理想的起點,一座大山也是他失望的終點,橫亙于兩座大山之間的,是他不盡的憂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杜甫一首七律讓人落淚,揭露盛唐假象,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
[評論]杜甫:時代和生活的良心
李白杜甫在同一地方各寫1首詩,皆成千古絕作,千年來難分高低!
李白杜甫巔峰之戰,同一地名各寫一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七律第一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永定县| 韩城市| 库车县| 西充县| 贵定县| 北票市| 中宁县| 沧州市| 德庆县| 安阳县| 宝应县| 馆陶县| 延寿县| 柳河县| 名山县| 苗栗市| 绍兴县| 亚东县| 丹江口市| 四子王旗| 鹤岗市| 泾川县| 三亚市| 嵊泗县| 瑞丽市| 诸城市| 延庆县| 冷水江市| 芜湖市| 融水| 隆尧县| 房山区| 鲜城| 策勒县| 平远县| 寿光市| 上高县| 阜平县| 德庆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