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快速關注
創業鎬頭:創業財智一站式服務機構
他開啟了計算機軟件業的新時代,引領了電腦視窗化的新航標。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奇特的創業之路,他創造的“微軟”帝國,以及他創造的其他人難以企及的巨大財富。在這個越來越依賴于電腦的時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爾·蓋茨用他的計算機軟件統治著整個世界。
他所帶領下的微軟公司,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創業公司發展成為執業界之牛耳的大企業。有人說他對于軟件的貢獻,就像愛迪生之于燈泡,集創新者、企業家、推銷員和全能的天才于一身。無論你愛他,恨他,你都無法漠視他一一這就是比爾·蓋茨。
癡迷電腦的天才少年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起在西雅圖長大。他的父親是西雅圖的律師。他的母親是學校教師。
可以說,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蓋茨的成長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比爾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隨便翻閱父母的藏書,而家中餐桌上的討論總是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
少年時,比爾就顯示出超于同齡人的天賦,他特別喜愛游泳運動,喜愛和朋友們一起參加夏令營。他的一位在夏令營的朋友回憶道:“他絕不會是個不足掛齒或無足輕重之人。我們都曉得比爾比我們聰穎,甚至在更早的時候,當他9歲時,言談就如同成人一般,他說的話有時使我們感到高深莫測。”
在數學和自然方面,比爾比同班同學也更勝一籌。他需要上一所對他充滿挑戰的學校。湖畔中學允許學生們按自己興趣自由發揮,去通達他們希望的極致。令校方驕傲的是,他們所創造的環境及設施使學生們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這是像比爾·蓋茨這樣學生的理想環境。
在那里,比爾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的興趣,并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他那時最要好的朋友坎特·埃文斯和另一名長他兩歲的學生保羅·艾倫也是如此。
他們不管有沒有空,都要趕到電腦室去用計算機。這些學生非常專注,以至于在電腦方面的知識都超過了老師。比爾14歲時,就已開始編寫簡短的運行電腦的程序了。早期的游戲程序如“三棋殺三子”,就是用后來成為比爾的第二種語言BASIC來寫的。
比爾和保羅對計算機和商界的癡迷意味著他們要博覽群書。保羅喜愛像《大眾電子》之類的刊物,而比爾則翻閱商業雜志。上機費用的昂貴、對電腦的迫切需要,還有比爾早已洞察到他們在經濟上會有所收益,于是他們倆決定自己組建公司:湖畔程序設計者集團。
比爾宣布道:“讓我們喚醒這個世界并給它推銷點東西吧!”1972年5月,這個書生氣十足的男孩子把他編制的第一套軟件——一套課程管理系統軟件賣給了他就讀的西雅圖高中,得到了4200美元的報酬。此后的日子里,蓋茨賺到了更多的錢,而最重要的是,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儲備了許多經驗。微軟誕生
1973年夏天,比爾·蓋茨進入了哈佛大學。讀的卻是法律專業。在那里,他仍然無法抵抗電腦的誘惑,他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計算機上。于是就經常逃課,一連幾天呆在電腦實驗室里整夜地寫程序、打游戲。
1974年,第一臺個人電腦誕生了,而此前的電腦多是大公司的,對于普通大眾而言都是神秘不可測的。這個消息極大地震動了蓋茨和保羅,雖然當時是12月,天氣嚴寒,但在這兩個年輕人的心中。卻醞釀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他們認為,個人電腦的誕生,需要一種微處理器,而微處理器又需要一種語言指令,這正是他們所擅長的。
1975年的冬天,蓋茨和保羅從MITS的Altair機器得到了靈感的啟示,看到了商機和未來電腦的發展方向,于是他們就給MITS創辦人羅伯茨打電話,說可以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編譯器。羅伯茨當時說:“我每天都收到很多來信和電話,我告訴他們,不論是誰,先寫完程序的可以得到這份工作。”
為了贏得最終的勝利,蓋茨和保羅日夜奮戰。深夜他們幾乎是在半睡眠狀態下編程。有一次,蓋茨打盹,頭撞在鍵盤上,他醒后看一眼屏幕,緊接著就在鍵盤上輸入數據。保羅認為,蓋茨一定有在夢中編程的本領。
就在保羅乘飛機去交貨的前夜。工作還沒有最后完成。到凌晨一點,蓋茨讓保羅去睡覺。第二天早上,他把錄有BASIC語言的紙帶交給保羅。蓋茨此刻心中沒有把握,他說:“誰知道行不行。愿上帝保佑我們交好運。”
保羅堅信蓋茨的能力。不過,飛機在阿爾伯克基降落前半小時,保羅突然發現還缺一個裝入程序,趕緊抓過幾張廢紙寫程序,飛機著陸時。程序剛好寫完。
當保羅用顫動的手把BASIC程序裝入電腦時,他和在場的所有人員都屏住了呼吸。成功了!BASIC語言運行成功!如果說在此之前,計算機還是死的,那么此后BASIC卻讓它動了起來,活了起來。
于是羅伯茨邀請保羅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而蓋茨還繼續上學。蓋茨說:“那段時間受益匪淺,保羅常常把我從垃圾桶上拉起來,而我卻繼續趴在那里不肯起來,因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還沾著咖啡渣的程序設計師的筆記或字條,然后我們一起對著這些寶貴的資料研究操作系統。”
但是蓋茨開始仔細思考自己的道路了。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還是去工作,從事自己最熱愛的計算機?最終他痛下決心,決定退學!
1975年,蓋茨和保羅終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這時他們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就是BASIC語言,其次他們擁有了實力和經驗,蓋茨將公司命名為微軟,就是微型計算機和軟件公司的縮寫。其后不久,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也決定使用BASIC,微軟從此名聲大噪。
打造微軟帝國
從組建微軟公司開始,蓋茨和保羅就深信個人計算機將是每部辦公桌面系統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并為這一信念所指引,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
比爾有關個人計算機的遠見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軟公司和軟件業成功的關鍵。比爾積極地參與微軟公司的關鍵管理和戰略性決策,并在新產品的技術開發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蓋茨的精明,可以確保微軟成為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要成為未來軟件業,乃至整個計算機業的霸主,微軟卻不得不依賴“神助”。
1980年,對于微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年。1980年,IBM準備進軍PC市場,想購買CP/M操作系統。
為了抓住這項20世紀最值錢的買賣,為了趕時間,當時手中還沒有成熟操作系統的蓋茨選中了西雅圖的一個操作系統,連公司帶人一塊買下。蓋茨的精明也就在于此。他將產品作了一番改進,包裝后就成了后來名震天下的MS-DOS。
1980年11月,IBM與微軟簽訂了合同。剛剛起步的微軟公司傍上了巨人,而且后來也成了巨人。
接下來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為這件事奔走忙碌,微軟上上下下都動員起來,IBM公司對質量要求極高,規矩也非常多。就拿保密工作來說,幾乎讓他們受不了。蓋茨和同事們關在西雅圖國家銀行大廈十八層的一間小房子里開發軟件,IBM仍不放心,又送來專用保密鎖,還要求整天不許開門。小房間沒有窗戶和通風設備,室內溫度高達38℃。
這樣的條件下為IBM干活,恐怕是比爾·蓋茨他們從未享受的“高規格待遇”,并且任務重,時間又短,那么多雙眼睛和競爭的對手都在等著看他們的好戲,可是這種關鍵時刻對于蓋茨而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天生就是擅長處理這種緊要事件的人、同樣是在最后期限內,蓋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IBM交給的任務,打贏了這場硬仗。
1981年8月12日,新一代個人電腦IBM PC機問世。在這場合作之中,IBM和微軟是“雙贏”的結果,在IBM個人電腦大賣的同時。隨著IBM PC機一起銷售的PC-IBM (MS-DOS)及一系列微軟公司的軟件,也迅速進入一個無限廣闊的大市場。
1984年,是比爾·蓋茨和微軟公司豐收的一年。除了MS-DOS(這時已推出V3.1版)這鎮山之寶外。還有C、Word等一大批軟件暢銷。公司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登上頭號軟件公司的交椅。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年4月,比爾·蓋茨上了《時代》雜志封面,此刻,他離而立之年還有兩年呢。英姿風發的比爾·蓋茨,正向更高目標邁進。
1985年6月,微軟和IBM達成協議,聯合開發OS/2操作系統。根據協議,IBM在自己的電腦上可隨意安裝。幾乎分文不取,而允許微軟向其他電腦廠商收取OS/2的使用費。當時IBM在PC市場擁有絕對優勢。
而到了1989年,兼容機市場已達到80%的份額。微軟在操作系統的許可費上,短短幾年就贏利20億美元。并且,隨著兼容機的發展。微軟軟件不僅僅應用在IBM的電腦上,還廣泛應用在了各種兼容機上,可以說,微軟軟件像一陣旋風,刮遍了美國乃至整個世界。
微軟在與IBM合作的同時,從1981年就開始開發“Windows”操作系統。
同時,微軟借助強大的市場優勢和金錢實力,屢屢實施“吸功大法”,將許多其他公司創造的新技術、新功能納入自己的產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為無所不能的百寶箱。這種形勢下,弱小的軟件公司的確無法與微軟一起參與這場游戲。
1990年5月,WINDOWS3.0在臥薪嘗膽7年之后,終于隆重推出。微軟公司為宣傳不惜血本,WINDOWS3.0推出的當天,宣傳費就花了300萬美元,而這還僅是上千萬美元促銷費的開始。
為WINDOWS3.0版花費的巨額促銷費是值得的。這個成熟的窗口軟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它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個人電腦領域內又一輪革命開始。
在WINDOWS3.0的發布會上,歷盡千辛萬苦的比爾·蓋茨并沒有大吹大擂,他只是平靜地介紹了3.0版的目標:為用戶提供圖形化的、易于使用的界面。
由于其“圖形化”和“易于使用”的特點,而受到千百萬用戶無比熱烈的歡迎。WINDOWS3.0的問世,把比爾·蓋茨和微軟公司推向成功的巔峰。微軟的股票節節上升,終于,蓋茨成了全球聞名的“軟件大王”。
微軟成功秘訣
01
不斷完善的研發機制
為了更快、更好地將未來的技術變成現實中的軟件產品,微軟公司不但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技術管理制度。比爾·蓋茨成立了“卓越工程”部門,負責確認公司的研發機制是有活力的,開發過程是最有效率的,開發出的軟件是安全可靠的,并避免不同部門之間的重疊開發。這個部門具有管理公司工作流程的實權,這樣才能帶領整個公司走在軟件業的前端。
微軟公司對技術研發的投入是堅定不移的。微軟很早就創立了它著名的基礎研究機構(例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并充分認識到,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研究工作鼓勵冒險不懼怕失敗,鼓勵研究者擁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做長期投資;而產品開發工作則更多地考慮眼前的利益,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研究機構開發新產品,生產部門制造產品,研究人員通常都是“思想家”,而產品開發人員更多的是“實踐家”。
這兩類工作和兩種技術人員之間的差別非常明顯,如果希望更好地促進研究成果向實際產品的轉移,就必須在保持它們各自特色的基礎上,為它們的協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為了促進研究成果的轉移,微軟鼓勵研究人員充當新技術的推銷者,向產品部門推銷科技成果,同時也鼓勵產品部門把用戶需求和產業發展態勢及時反饋給研究部門。
02
專注于最擅長的軟件業務
微軟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軟件技術和軟件產品研發的公司。雖然微軟公司也投資于MSN等內容服務和XBOX等硬件產品,這些產品的最終目的還是推進軟件和軟件平臺。微軟公司的主體始終是軟件,微軟絕大部分銷售收入也是由軟件創造的。微軟公司對自己的定位是。在信息產業的整個生態系統中,專注于扮演純粹的軟件提供商的角色,其他的角色由戴爾、HP等公司扮演。只有這樣,微軟才能把自己的專長做到最好,以保持在軟件領域的領先地位。
“專注”對公司很重要,因為一個公司的成功也來源于管理者或領導者的注意力。許多公司的領導者可能會因為急于發展,帶領公司向多個不同的方向發展。
03
釋放資訊
很多公司將資訊視作一種權力或者私有財產。與此相反,微軟提倡一種“釋放資訊”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互通有無、資訊共享、相互協作,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切為了公司的成功和發展。微軟已經將“釋放資訊”的工作方式發揮到極致:不論你是哪個部門或哪個專案小組,不論你是上級還是下級,都盡可能地將自己的目前工作狀況、專案思路、計劃實施、遇到問題等資訊公布出來。
在“釋放資訊”這種形式的背后,微軟創造的是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協助、高效率的工作氛圍,培養了員工們“個人成功服從公司成功”、“‘任何人的工作都是為了公司發展”的企業理念。
04
聘用一流的頭腦
任人唯賢是微軟公司一貫遵循的用人理念。微軟深信兩句話:(1)一流的人雇傭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傭二流的人。因此,當一個隊伍雇傭第一個二流的人的時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時候。(2)雇傭人才應以提高組織當前的整體素質為標準。
微軟要求每一個新雇員的素質都超過整個團隊的平均水平,以此來提升團隊的平均素質,而不是降低團隊的素質。所以,微軟公司的管理者總是希望雇傭到比自己強的人才。
如果你雇傭的人才最終能成為你的上司,你不但不應當感到羞愧,而應該感到無比的自豪。聘用一流的頭腦是微軟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05
人盡其才,評估和培養人才
雇用員工之后,公司會定期對人才狀況進行評估和分析。每年,史蒂夫·鮑爾默都會要求七大商業部門的管理者把本部門最杰出的50到150位人才的詳細情況報告上來,史蒂夫把總共約600人的資料裝訂成一本獨特的《人才報告》,然后花上整整兩星期的時間來評估這些人才的發展前景,每天還會邀請這些人中的20位共進晚餐,以進一步了解這些人才。這樣的工作可以為高級人才在公司內的發展設計最好的路徑,也可以在公司有空缺職位的時候迅速找到合適的人選。史蒂夫期望自己認識這600人中的每一位。他把這本書放在他床前,每晚睡前都會認真地讀幾頁這本書。
微軟深信“人盡其才”,所以設計了“雙軌道”機制,既允許優秀員工在管理軌道上發展,也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在技術軌道上發展。在每個軌道上,微軟為員工提供的機會是平等的,員工并不一定非要做管理工作才能促進個人事業的發展。在微軟,一個最高級別的工程師可能比副總裁還要資深。這樣的“雙軌道”政策從制度上保證了人才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微軟公司鼓勵公司內部人才的流動和發展。各級管理者都遵循人盡其才的方式給每一個優秀的人才以發展的空間。各級管理者也深深理解“最優秀的人不屬于我,而屬于公司”,他們不會把人才據為己有,而是給最優秀的人才更好的發展機會,無論這個機會是不是由自己所管理的機構提供的。在這樣的制度下,優秀的人才大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除了培養優秀的人才之外,公司也必須發現并督促那些表現較差的員工,給他們機會改進,否則就只有要求他們離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微軟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分級評估體系,并定期對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考核。在每一年度的考核中,每一個副總裁必須把他部門所有的員工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等超過期望;第二等達到期望;第三等達到大部分期望;第四等沒有達到期望。每一個等級必須有合理的比例,總會有相當一部分員工被評為第三或第四等。其中,拿到第四等(大約是5%左右)的員工等于是拿到了“不改進就得走”的信息。
當然,這樣的制度如果不是以身作則,就無法得到員工的支持和信服。所以,即便在副總裁或總經理這一級,微軟公司也實行嚴格的淘汰制。有一次,史蒂夫召集了公司最資深的100個人開會,并告訴我們說,“我要求你們找出最差的5%的員工,不論他們資歷如何,都要給他們一個不改進就得走的警告。“不論資歷”的意思是,今天有你們這100位高級經理在這里開會,而明年開會時,就應該只有95個人了。”結果,下一次開會時,果真有不止5位高級經理已經離職。
創業鎬頭 ∣陪你創業每一步
關注好書相贈:
《企業文化的力量》
《人生單向街》
(關注公眾號并在后臺留言“姓名+電話+郵箱”)
培訓 | 咨詢 | 媒體 | 投資
聯系我們:4008928360
接收BP:
chuangyegaotou@126.com
后臺留言:姓名+電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