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省級行政區。
縱觀這23個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云南,貴州,湖北,湖南,臺灣,海南,陜西,四川,青海,甘肅。
不難發現很多省的地名幾乎是一對一對的,前面是山河湖海,后面則指示方向。
其中就有: 山東山西 ,河南河北, 廣東廣西,湖南湖北
雖然生活中很常見,但是恐怕本地人也少有知道這些指示了方向的省名前的“山河湖海”,到底具體指哪些“山河湖海”。
山東山西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東為太行,西為呂梁。但是去過太行山的人都知道太行山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如果以太行山為劃分,'山東'指的應該是現在的河北才對。
而山東的山,古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崤山,古時是指崤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即秦國東邊的中原地區。另一個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可見,山東確實與山西隔了一座山,只是山東隔得有點“遠”。
河南河北
這兩個省中間所指的那條河應該是最廣為人知,并且與中國人羈絆最深的河流。
就是黃河。
中華民族發源于黃河,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位于黃河兩邊的河南河北更是承載了我們這個民族悠久的歷史,在河南河北,幾乎遍地都是歷史的痕跡,隨處可見我們這個古老文明留下的印記。讓人敬重,敬畏。
湖南湖北
這個湖當然是指“洞庭湖”,在最早的時候湖南湖北原為湖廣行省,寓意是洞庭湖以南和以北廣大的地區。相信大家對于湖廣總督張之洞這位清朝舉足輕重的官員是相當的熟悉吧。
兩地因位于洞庭湖的位置而命名,湖北省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命名為湖北省。湖南省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命名為湖南省。目前,洞庭湖被劃入了湖南的地界,屬湖南省管轄。
廣東廣西
之前的地名都是些山啊湖啊河啊,偏偏這來了個“廣”,就不由讓人費解,“廣”指的到底是什么。
知道廣東、廣西的界分標志之“廣”在哪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專家曾經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知道這里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是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圣旨:“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后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這即“廣”之由來。
“廣”字雖出自圣旨,但實是指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故其內涵是兩江交匯的意思,這也是中國早有水文化意識的一個體現和佐證。
看來不懂點歷史,這“廣”還真說不清楚是什么。
以上就是大家都較為熟悉的一對對的省名了,不過除了他們一對對的,還有些單個的帶方向的省名也令人費解。
就比如說江西,“江”指哪條江,又為什么沒有“江東”呢。
實際上,江西的“江”并非指的是江水,而是在唐朝時唐玄宗設立江南東、西道,江西屬于江南西道,江西的江指的是江南道。
而與之相對應的江南東路,民間就之稱為江東,首府位于江寧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市。所以江東現在指的應該是浙江、江蘇、上海和這些鄰省的一部分,只是一個地區。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就有江東小霸王孫策,還有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說到江西,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了陜西,“陜”又是指什么地方,為什么沒有“陜東”呢
陜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今陜縣(河南。三門峽)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
陜西省不是分為陜西、陜南和陜北。而是分為陜北、關中和陜南三大地區
除了這兩個省之外還有其他省名都有著自己豐厚的文化底蘊,仔細一想也讓人哭笑不得
為什么有云南沒有云北?
為什么有海南沒有海北?
為什么有黑龍江沒有白龍江?
為什么有四川沒有五川?
(小編已經查資料查到氣絕......請以上省市人民原諒.....小編......臣妾寫不完了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