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標上的舞蹈藝術 □ 文正浩
日期: 2006年12月14日 來源: 東方煙草報
編者按 我國朝鮮族的舞蹈優美典雅、剛柔相濟,或恬靜內斂,或熱情奔放。今天,讓我們通過延吉卷煙廠出品的“長白山”套標,來欣賞一下朝鮮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長鼓舞
脫胎于傳統的農樂舞。長鼓舞最早以男性獨舞為主,后來發展為男獨舞、女獨舞、雙人長鼓舞及長鼓群舞等多種形式?,F代長鼓舞有兩種表演方式:一為用鼓鞭兼用鼓槌;一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開始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邊擊邊舞,鼓槌插在長鼓上,舞至高潮時,方抽出鼓槌進行技巧表演;后者則始終持鼓鞭隨樂起舞。
頂水舞
因舞者頭頂水罐起舞而得名,是由朝鮮族女性表演的傳統舞蹈。在插秧、鋤草時節,朝鮮族婦女常頭頂水罐將飲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間地頭,頂水舞即在這種生活習俗的基礎上形成。頂水舞以“挫墊步”、“踏波步”、“碎步”為基本步伐,主要動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彈珠”等。舞蹈通過模擬頂罐行進中的各種動作,抒發歡樂、喜悅的心情。
扇子舞
據說是從流浪藝人的舞蹈中發展而來,后來成為表演性的一種舞蹈形式。15世紀后期,以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為謀求生存,常在村落里進行各種表演,內含“繩上雜技”、“地面技藝”等,被稱為“歌舞百戲”。其中,扇子舞由女子表演,舞者在輕快的節奏中通過舞動扇子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其動作舒展大方、優美典雅。
項帽舞
屬于獨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頸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項帽的飄帶在舞者頭頂及身體的前、后、左、右旋轉。項帽按飄帶的長度分大、中、小三種,長者達12米,短者僅有1.5米。甩項帽的動作含“平甩項”、“左右甩項”、“抖露珠項”等。舞者能夠邊甩邊跳躍,表演出“伏身甩項”、“甩項跨步”等高難度動作。
小刀舞
一種由劍舞演化而來的舞蹈。據傳,新羅國曾有個名叫黃昌郎的壯士,7歲時就能揮舞長劍表演。百濟王聽說后,便召黃昌郎入宮表演。黃昌郎借舞劍之機,刺殺百濟王,結果反被殺害。新羅國的人民為了緬懷黃昌郎,便戴著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黃昌郎的舞姿跳舞,小刀舞由此而來。其舞姿剛柔相濟、激舒并存,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