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傣族,想必很多人對他們的印象也只有西游記里的玉兔精了吧,其實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因生活環(huán)境潮濕悶熱,所以他們的民居多用木料或者竹子建成,而竹樓則是最能代表傣族文化的建筑。
傣族竹樓和吊腳樓一樣,都屬于干欄式建筑的一種。其底部中空,用于拴束牲口或用于堆放雜物,一層為茶房,會客廳,廚房所在之處,二樓多為主臥和客房。
像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一樣,竹樓一層的中部也有一個火塘,用于烹飪?nèi)∨烊紵幌ǎ渥饔孟喈斢诳蛷d。傣族聚居地雨量充沛,氣溫較低,火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普通大小的傣族村寨,一般居住有二到三十戶人家,民居多為吊腳樓和竹樓,且房屋都是自成一幢,四周寬敞,各成院壩。由于傣族生活的地方處于亞熱帶,將房屋修剪成底部中空有利于潮氣的逸散,從一方面來說也節(jié)省了打地基的建筑成本。
傣族人民充滿了智慧,選用了竹子來作為建筑材料。竹子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它的毛孔比一般的植物要更大,更通透,這也使得傣家竹樓具有通風(fēng)、冬暖夏涼的特點。
由于天氣太過悶熱潮濕,故竹樓一般建在山坡旁或者水岸邊。有了樹木的遮擋,房屋內(nèi)更加涼爽,阻擋了濕氣的進入,還可以有效的防雨。
竹樓用料主要為當?shù)靥禺a(chǎn)的大竹,輔料為榕樹木料,墻體和窗戶都可以用純手工編制而成,屋頂除了竹板以外,一般會再鋪上一層木板和柴草。相比其他的建筑來說,竹樓的施工周期堪稱光速。
竹樓的特殊工藝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沿用到許多的建筑上,黔西南一些民俗古鎮(zhèn)甚至整個鎮(zhèn)子的建筑都由竹樓構(gòu)成,古樸的竹樓配上現(xiàn)代的特色設(shè)計,富有藝術(shù)的沖突感,十分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