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伒作品
隨著《末代皇帝》等一批反映清宮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出現,海內外對清代王室及愛新覺羅家族的興趣越來越強烈了。愛新覺羅家族書畫家們帶有濃郁“宮廷風格”的書畫藝術,更愈來愈受到海外人士的矚目。
愛新覺羅·毓峖作品
愛新覺羅·溥佐作品
“愛新覺羅”是滿語姓氏譯音。“愛新”意為“金”,“覺羅”意為“姓”。辛亥革命后,很多皇室近支宗室后裔都改姓金。清朝歷代帝、后、妃和王室成員幾乎都擅長繪畫。清世祖順治擅畫,至今故宮仍存有他的畫。他還擅指畫。康熙、乾隆是清代皇帝中的佼佼者,書法藝術堪稱大家。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是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清代重視書畫藝術,在清初即由內務府開辦“如意館”,培養書畫人才。清代最著名的畫家“四王”(王石谷、王原祁、王時敏、王鑒)、郎士寧等等都曾在“如意館”供職。書畫修養同時也成為皇室成員的家傳。數百年來竟形成了清逸典雅、華貴雍容的獨特風格。
愛新覺羅·毓承作品
愛新覺羅·啟驤作品
6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接見溥儀兄妹時曾談到:“‘如意館’是皇帝的私家畫院,應制作畫,服務宮廷,所以有時必然生氣不足。但是畫面典雅,技術純熟,還是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我們很需要借鑒和繼承,揚長避短,不斷地提高現代國畫的水平。”當時,曾向宮廷“如意館”畫師學過繪畫的,只有溥儀的六妹韞娛和七妹韞歡兩人了。周恩來同志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安排韞娛進入北京畫院,成了專業畫家。可以說,周恩來是最早注意和重視愛新覺羅家族書畫藝術的人。
愛新覺羅·毓峨作品
愛新覺羅·溥儒作品
愛新覺羅家族書畫藝術的形成和蔚然成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30年代溥儀投靠日本,皇族宗室后裔不愿同流合污,因而不少人寄情書畫自詡清高,如溥儒、溥伒、溥儉、啟功等人。這些人后來均成為國內著名的書畫家。如溥心畬,極享盛譽,與張大千、齊白石等并稱為“民國四大畫家”,后來病逝于臺灣。
愛新覺羅·毓峋作品
啟功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在海外最受推祟的愛新覺羅家族書畫家還有溥杰兄妹。
溥杰先生的書法深得“館閣體”精髓,特別受到日本、東南亞等地書法愛好者的喜愛。他的弟弟溥任也是一位山水畫家和書法家。他的六妹韞娛與七妹韞歡都是優秀的花鳥畫家。因為她們的畫保留了宮廷畫院的風格而受到了國外的矚目。可惜韞娛正在聲譽日隆之際,不幸于1982年病逝。溥杰先生也逝世了。
康熙書法
愛新覺羅·溥佺作品
另一支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愛新覺羅家族畫家便是以溥松窗為代表的派系。溥松窗名佺,為道光皇帝后裔,淳親王之孫。他以畫馬著稱,吸收郎士寧的技法而又創新,將中國傳統渲染方法與油畫明暗素描關系巧妙結合,多次在國外舉辦畫展。他的哥哥溥伒、溥毅齋和弟弟溥佐也均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尤其是居于天津的溥佐,畫馬幾與郎士寧亂真,一向受到外國人士的贊嘆。溥松窗先生的子女毓半云、毓峋、毓紫薇等,也繼承乃翁家傳,具有一定的藝術造詣。
啟功作品
愛新覺羅·溥杰作品
除了老一輩愛新覺羅家族書畫家之外,愛新覺羅家族中青年書畫家也逐漸嶄露頭角,如毓峨、毓喦、毓贍、毓恒、兆豐、啟驤、文仰臣、王愛蘭、金默如、金鴻鈞、金大鈞、金萬均、金連經等,均有較高的藝術造詣,有不少人還多次在國外舉辦和參加過展覽。他們大部分承襲祖傳家學,具有濃郁的“宮廷風格”。也有一部分經過美術院校的培養,融匯貫通中西畫法,具有了新的生氣。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愛新覺羅家族還涌現出一批女書畫家,如毓紫薇、文嘉、毓宜、金志堅、瑜嘉、崇嘉等,她們以其特有的婉約清麗、雍華典雅的畫風吸引著國內外人士的注意。
清世祖順治作品
愛新覺羅家族作為“天潢貴胄”早已成為過去,但是他們作為中華民族大家族的一員,卻在用他們的藝術為祖國贏得聲譽。
至于愛新覺羅家族成員中,出國舉辦、參加畫展,更是逾以數百計,不可勝數。
愛新覺羅家族出畫家正以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的書畫藝術,在海外為祖國贏得聲譽……
愛新覺羅·永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