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儒家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圣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陰陽家是盛行于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法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以辯論名實問題為中心,并且以善辯成名的一個學派,又稱“辯者”、“刑(形)名家”。
墨家約產生于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
縱橫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后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縱橫家”。
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
農家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