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白瓷,而后再由白瓷發展到彩瓷將近二千年的歷程。其中,從青瓷到白瓷的轉變,是在唐宋時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五彩瓷器是漢族陶瓷藝術的珍品。成熟于明代, 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 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
明五彩花草紋月白釉小罐
五彩又叫硬彩、古彩,而粉彩又叫軟彩,與硬彩相對。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呢?五彩與粉彩的區別如下:
五彩一般指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它通過將不同顏色帶玻璃質的彩料,在瓷器釉面上進行作畫,二次進窯燒造完成。古彩瓷擁有色彩分明、晶瑩剔透、色彩形成強烈對比,圖案紋飾表現夸張,線條剛勁有力,充滿民族藝術特色。
明五彩獅子牡丹紋罐
粉彩是在燒造完成的白瓷胎上,用筆勾勒出圖案紋飾的輪廓,然后使用含有砷的玻璃白進行打底,然后再給圖案輪廓上色,用干凈的筆將顏色洗開,最后進窯燒造完成的瓷器。
明三彩喜鵲登枝圖白釉碗
清五彩人物葫蘆形瓶
清五彩花卉人物觚
粉彩瓷的一大特征是其在上色之前,先在瓷胎上涂上一層玻璃白作打底,然后再上色,因為玻璃白中的砷具有乳濁效果,玻璃白又是不透明的,各色顏色與玻璃白的融合之后形成了粉化作用,如綠色變成淺綠、紅色變成粉紅、黃色變成粉黃等。此外人們還可以控制玻璃白中砷的含量 ,使涂上去的顏色出現的粉化程度不同,產出瓷器的顏色粉潤柔和,這也是粉彩得名軟彩的由來,也是粉彩與五彩的一大區別之所在。
清粉彩雙龍戲珠紋筆洗
粉彩的描繪,著色技法是比較復雜細致的,一般如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畫筆,填筆,洗筆,彩筆,篤筆,赤金筆,金水筆,瑪瑙筆,扒筆等許多特制筆。
清粉彩福壽盤
粉彩始創于康熙,極盛于雍正??滴跬砥谠诂m瑯彩瓷制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制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清粉彩描金折枝花卉紋高足碗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風格,粉彩紋飾多繪團花、團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壽)、過枝花卉、水仙靈芝、仕女、麻姑獻壽、嬰戲等。紋飾明顯疏朗、規整。
清粉彩開光刀馬人物瓶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清粉彩貼花開光人物故事花插
清粉彩描金龍鳳呈祥紋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