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這兩句話經常聽到,那么個中情由是什么呢?
無論是打麻將還是打撲克,有的人只能贏不能輸。打牌時贏了笑、輸了惱,不僅能看出一個人的得失心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打牌只是游戲,本為娛樂身心。一心計較輸贏,顯然缺乏娛樂精神。
有些人打牌認真專注,有的人打牌邊打邊聊。專注的人在意的是牌局的勝負結果,聊天的人注重的是打牌的交流溝通。盡管這兩者并無是非對錯之分,但一個關注結果,一個享受過程,境界還是有高低之別的。
有人打牌總喜歡指責別人,尤其是當他輸牌、輸錢時。通常來說他輸牌輸錢都是別人的錯:打麻將怪別人亂出牌給別人吃碰,打摜蛋怪別人不往他手上送。這種人雖然缺乏娛樂精神,但在生活中往往小有成就。他們通常很自信,他們的成功讓他有理由認定自己的失敗應由別人負責。
有些人打牌從不主動承認自己出錯牌。他們是牌桌上的“常有理”,哪怕大家一起復牌的結果明確證明了他有錯,他也會找出千萬條理由證明自己沒錯,他堅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這種人表面上看是好面子,實際上是缺乏理性。他可能沒聽過一條西方諺語:如果一個東西長得像鴨子,走路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么他就是只鴨子!
有人打牌時永遠要問一句“你出的什么”?這種人眼睛只盯著自己的牌,他們永遠跟不上牌局的進展。這不僅表明他不經常打牌,還表明他可能是個好人。
有人打牌總是很磨嘰,你以為他在精心算計,結果等了半天他會打出一張無厘頭的牌來。這種人通常家境很好,自我感覺也很好。這個人一定是個好人,而且他認為全世界都是好人。
有人打牌從頭到尾在抱怨牌不好,這人昨天吃飯把呀給崩了,你別理他就行。
人品如牌品,牌品見人品,是因為生活中事有事理,牌有牌理;人有人情,牌有牌運。如果別人不愿意跟你打牌,不見得是因為你牌打得不好。
人品、牌品,值得大家一起來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