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號巢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據史書上記載,上古的時候人類少而禽獸多。當時的人類主要居住在溫暖的南方(長江流域),因為人類都居住在地面上,經常會遭受禽獸的攻擊,所以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傷亡的危險。在這種惡劣環境的逼迫下,部分人類開始往北遷徙。他們來到今山西和陜西一帶,受鼠類動物的啟發,在黃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頭或樹枝擋住洞口,這樣就安全了許多。這種在山上挖洞居住的生活方式,史書上稱作穴居。
盡管穴居有許多好處,但是由于北方氣候寒冷,許多人還是寧愿留在危險的南方,也不肯往北遷移。那么居住在南方的人類如何擺脫飛禽走獸的侵擾呢?
這時候南方的人類中出現了一位圣人,傳說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蒼梧,從小就很聰明,少年時曾經游過仙山,得仙人指點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鳥類在樹上筑巢的啟發,最先發明了“巢居”。他指導人們用樹枝和藤條在高大的樹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頂都用樹枝遮擋得嚴嚴實實,即擋風避雨,又可防止禽獸的攻擊,人們從此不再過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人們非常感激這位發明巢居的人,便推選他為當地的部落酋長,尊稱他為有巢氏。
有巢氏被推選為部落酋長后,為大家辦了許多好事,名聲很快傳遍中華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認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選他為總首領,尊稱他為“巢皇”,也就是部落聯盟總部的大酋長。
傳說有巢氏執政后,立都于北方圣地石樓山。
石樓山就在今山西呂梁市興縣東北,當時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個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處理政務。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樓山稱作有巢氏的皇都。
其實有巢氏時期連一座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哪里會有都城呢?所謂的立都之說完全是后世的史學家們虛構的,就如同儒家學派虛構的“三皇五帝”一樣,完全不符合歷史的真實。
不過史書上把有巢氏列為上古之“皇”還是正確的,因為有巢氏是原始社會三皇之后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段時期填補了人皇之后的空白。
有人問有巢氏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氏族的名稱?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應該說有巢氏既是一個人的名稱,也是一個氏族的名稱,更是一個時代國家的代號。如同漢朝時中國稱漢代,唐朝時中國稱唐代一樣,那時的中國就稱作有巢氏時代。
中國的遠古史往往是人名、氏族名、時代名混淆不清的,有的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世代相傳都用一個名號,有巢氏的兒子、孫子、重孫子……世世代代都叫有巢氏,我們在讀古史時應該加以分辨,不要把自己弄暈了,以為有巢氏真的是一位長壽的神仙。
有巢氏時期的地質年代為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
此時人類已經進入到早期智人(古人)階段。
這一時期中國的人類及其文化主要有:
1954年發現于山西臨汾丁村的“丁村人”及其文化(距今10萬——6萬年前);
1956年發現于湖北長陽的“長陽人”及其文化(距今10萬——8萬年前);
1958年發現于廣東曲江縣馬壩鄉獅子巖洞穴的“馬壩人”及其文化(距今10萬年前);
1973年發現于山西陽高縣許家窯村的“許家窯人”及其文化(距今10萬年前);
1976年發現于陜西大荔縣的“大荔人”及其文化(距今20萬——15萬年前)等。
以上考古發現有力的證明中國上古的有巢氏時代是客觀存在的史實,絕非什么神話!那些數典忘祖崇洋媚外的所謂學者,否定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跟著洋人屁股轉,盲目的主張“東人西來”說,把歐洲人認作自己的祖先,真是荒唐可笑。
有巢氏時期人類的社會組織已經進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階段。
當時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男子打獵和捕魚,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塊根。
此時人類的婚姻形式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不僅排除了兄弟姐妹間的通婚關系,同一族團內部的同輩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女子為“妻”,女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男子為“夫”。就是說甲族團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可以和乙族團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為夫妻,這便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族外群婚。
族外群婚只準許甲(乙)族團的一群男子夜里到乙(甲)族團和那里的一群女子過性生活,第二天早晨這些男子就得回到本族團去,不準許留在女子所在的族團。而女人一生都不準許離開本族團。
這種族外群婚相對于血緣群婚,顯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類從血緣群婚過渡到族外群婚呢?這要歸功于偉大的有巢氏。
原來,在血緣群婚的時代,由于人們都是本族團男女的隨意婚姻,造成了本族團人口素質的急劇下降,女人經常生下一些畸形兒。人們不明原委,以為生了畸形兒的女人是與妖怪交媾,因此各族團凡生育畸形兒的女子,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被殺死。但可怕的是生畸形兒的女人越來越多,有些族團的女人幾乎被斬盡殺絕。因為沒有女人延續后代,這些族團逐漸滅亡。族團里的女人們終日心驚膽戰,有的女人為了逃避族人的殺戮,冒險逃往外族。奇怪的是這些逃到外部落的女子,她們所生的子女都非常健康。
有巢氏認真研究了這一現象,發現女人生畸形兒并不是女人的罪過,而是與家族血緣有關,于是便搞異族婚配的試驗,果然凡異族婚配的女人,沒有一個生畸形兒的。于是,有巢氏頒布命令,本族團男女一律不準通婚,凡私自交媾者,不但要處死女人,還要懲罰男人。自此,血緣群婚宣布廢止,族外群婚正式施行。
族外群婚不僅提高了人口的素質,也促進了各部落族團的交流和融化,為東方人種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首任有巢氏開始,歷屆部落聯盟總部的大酋長都稱作有巢氏,也稱巢皇。不過繼任的有巢氏首領幾乎都是女人。人類從族外群婚開始正式確定了女人的主導地位,母系氏族社會由此而誕生。
那時的部落聯盟首領都是由各部落民主選舉產生,她沒有宮殿,也沒有財產,完全跟普通氏族成員一樣生活,男性沒有地位,完全由女人指揮,他們都要按規定的時間到外族團去走婚,違規就是犯罪,要處以饑餓和干重活的處罰。女性的大酋長也一樣要接受外族走婚的男人。不過,大酋長有特權到各部落去視察,了解各部落族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出謀劃策,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母系氏族社會完全是公有制,分配制度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當官的是貨真價實的人民公務員。
有巢氏的晚期,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來臨,歷史上稱之為武木冰河時期(距今7萬——1.2萬年前)。
約在距今七萬年時,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大規模冰塊的推進,凍結了大面積的海洋,使全球的氣溫下降了攝氏10度——12度,海平面降低100米以上,全球的冰川面積擴展到4960萬平方公里,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南海、東南亞海及臺灣海峽都完全凍結,與大陸架連城一體。
原來曾經阻礙人類和動物通行的海洋障礙消逝了,中國通往日本列島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我國東北和華北的動物群(猛犸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馬、野驢、野牛等),越過黃海大平原,一路東奔,直接進入日本,繼而又北上通過白令海進入美洲。
約在五萬年前,一部分中華人種自亞洲通過東南亞,從冰凍的海上進入澳大利亞狩獵。與此同時,另有一部分中華人種也通過冰凍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狩獵,成為美洲最早的人類。
此后大約每年都陸續有一些中華人結伙前往澳大利亞和美洲狩獵,他們于春天時出發,獵取大批動物后,用自制的雪橇拉著獵物返回家鄉,與族人共同享用。待到獵物吃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春天則又有另一批狩獵者出發了。
于是,澳大利亞和美洲便成了遠古時代中華人的天然狩獵場。
博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