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秀出南斗傍
唐代詩人楊衡隱居廬山,擅長作詩。“一一鶴聲飛上天”是其平生最得意的一句。其實這句詩不見得怎樣好,所謂敝帚自珍是也。有人剽竊他的詩作考中了進士。楊衡得知進京找到此人,怒問:“‘一一鶴聲飛上天’還在否?”此人答道:“早知這是你最喜愛的一句,我可不敢偷!”聞聽此言,楊衡松了一口氣,笑著說:“此句未偷,尚可饒恕。”楊衡只維護一句詩的著作權,其他詩作可以隨便讓人偷,足見其心胸博大之雅量;盜亦有道,不盜人之所愛者亦“可愛”。盜者與被盜者配合得如此默契,堪稱“佳話”。
唐代一位姓李的書生拿著自己的詩卷去見詩人、蘄州刺史李播,征求意見。李播一看那詩卷中竟是自己的詩作,對書生說:“這些都是我及第前的作品,怎么成了你的了呢?”書生說:“是我在京師書坊買的,帶在身上已二十多年了。懇求您就把著作權送給我吧。”李播同意了。
書生謝別,李又問他要到哪里去。書生說:“到江陵投奔親戚盧尚書。”李播問:“尚書何名?”書生答:“弘宣。”李播大笑說:“你又錯了,盧弘宣尚書是我的表親,怎么成了你的親戚?”書生窘態百出,卻厚著臉皮說:“確如您所說,既蒙送詩,懇求您把表親也送給我算了。”這本是得寸進尺的無理要求,沒想到,李播竟爽快地答應了。這就是古代文人的雅量。這在現在某些人看來太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