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原名《世說》,由臨川王劉義慶編寫,所述時間段為漢末至劉宋時代,記的是名士貴族的逸聞軼事,且附上有關(guān)人物評論。所記之人,不下五六百,其中不乏名士之通脫豁達,如阮籍、嵇康之流;或有士族之非富即貴,如王謝之家。
書中涉及人物雖多,但絕不相仿而使人生厭;所記之言,諸如“阿堵物”之屬,不加雕飾,渾然天成,頗能展示人物性格;所言之事,小則為同道之人清談,大則是鐘鼎之家比富,皆為逸事。
管寧割席,恩斷義絕
出自《世說新語 ·德行十一》,原文為:
管寧與華歆,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原文如下:
桓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后人以此為典,化為詩賦,如庾信《枯樹賦》: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辛棄疾《水龍吟》: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原文為:
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韙大踧踖。
黃絹幼婦,絕妙好辭
出自《世說新語·捷悟第十一》,主要內(nèi)容如下: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做“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之。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居然表現(xiàn)的比上司聰明,情商太感人了,是曹操后來就讓楊修此人徹底消失于世間。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出自《世說新語·簡傲第二十四》,原文如下:
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鐘要于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亢龍尤悔,鶴唳華亭
出自《世說新語·尤悔第三十三》,原文如下: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fù)得乎!’”
陸平原即是陸機。據(jù)記載,陸機于吳亡入洛以前,常與弟云游于華亭墅中。后以“華亭鶴唳”。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此外,后代文人所用典故諸如“”、今人所用成語諸如“難兄難弟”、 “拾人牙慧”等皆出自此書,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書中相當(dāng)多篇幅是采雜眾書而成。因編者隨筆而記,故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或數(shù)行或三言兩語,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尤其為后人稱道。其中據(jù)傳聞而記之語,則不可全信。
最后,《世說新語》一書為今人研究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氣、統(tǒng)治階級風(fēng)貌、魏晉思想潮流、文學(xué)語言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可考資料,足以見其史料價值之高;本書中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則為我國古代小說成熟之標(biāo)志,魯迅認為它“記言則玄遠冷雋 記行則高簡瑰奇”,可見其其文學(xué)價值之高。
其部分內(nèi)容雖不真實,但于反映當(dāng)世門閥貴族、名士隱者之精神風(fēng)貌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