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省招辦邀請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有關教授和部分中學特級、高級語文教師對我省語文科目試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2017年陜西省所采用的高考語文試題題型略有微變,總體穩定,重點考查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考試范圍與題型也均與考試說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吻合。
現代文閱讀方面,選題材料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關注現實生活。如“論述類文本閱讀”以青花瓷對世界的影響以及文明與文化的關系為內容;“實用類文本閱讀”以垃圾分類為內容。能力維度重視對學生文本的理解、分析與推理能力考查,如“文學類文本閱讀”結合語境分析意象、重點詞語、寫作特色等;“實用類文本閱讀”是以非連續性文本的形式考查學生篩選信息與提取信息的能力,符合當前世界發達國家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趨勢。現代文閱讀也增加了對學生已有知識的考查,如“實用類文本”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知識與文本內容寫出“如何有效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等。
古詩文閱讀方面,閱讀材料突出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德情操,反映著當今社會弘揚的價值觀。文言文題型也比較平穩,沒有大的變化。古詩閱讀題型有較大變化,增加了選擇題,這要求學生對詩歌有更為清晰的理解。古詩文題目貼近教學實際,符合高中語文課標精神。該試題考查能力層級豐富,考查考生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探究等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語用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如第19題“語言得體”的判斷,緊扣語文教學的“梳理與探究”“交際中的語言運用”專題,與課程標準精神相一致,能夠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試題側重對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與語言思維的考查。考題內容形式靈活多樣,能夠較好考查學生的語用能力,如第21題關于“三處推斷存在問題”進行說明,考查學生判斷、推導、信息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是今年語用題目的一大亮點,契合教學實際,較好體現了“語文作為綜合實踐性課程”的特征。
作文題選擇了從《周易》到毛澤東詩詞的6條名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生生不息。6句雖短但內涵豐富,既有奮發自強、堅持自我、開放進取、勇立潮頭之精神,又有正視問題、勇于面對、敢于擔當、實踐創新的豐富內涵。考生應均能讀懂名句的意蘊,也就不難從中擇取二三句進行立意發揮。考生可以對名句思考感悟,引用自己立意的二三句,對個人、國家、社會之關系深入思考,探討如何提升個人修養境界,來表現家國情懷。總之寫好此文,重點是思路清晰連貫,語言準確而有文采,充分顯現考生的語文素養。
總體上看,試題圍繞“立徳樹人”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既考查考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考核考生的文化素養,實現了“關鍵能力”與“語文素養”的全覆蓋。命題思路與考查維度清晰,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有著較強的導向意義。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