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歷史發展的特色與儒教(轉)
 
 
以下文章是署名“王達三”的網友評論我的“感嘆中國沒有自己的宗教”一文的,覺得有益,特轉貼過來。
 
    中國歷史發展的特色與儒教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也就是說,在孔子前后中國文明各有2500年。但這并不等于說儒家學派在中國只有2500年的歷史。中國人稱贊孔子時常說:“法備于三王,道著于孔子。”意思是說,在孔子之前的中國,尤其是在夏、商、周三代,儒家的典章制度和理念理想等已經比較完備定型,而孔子不但繼承了這些典章制度和理念理想,而且給予其合理的解釋與系統的說明,從而在義理和學問上奠定了后來儒學的基礎。因此,盡管中國人尊2500年前的孔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但儒家文化卻是與五千年中國文明史相始終的。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信奉儒學的人,側重情懷關懷)、儒學(儒家的學問,側重理念理想)、儒教(儒家的事業,側重社會實踐)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共同承擔與發揮著培養教育個人、引導規范社會、組織調控政治、牽引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責任與功能。古代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出現過儒家、儒學、儒教是不是宗教的疑問。因為儒家、儒學、儒教的力量一直非常強大,人們很難去選擇另外的一種信仰和文化作為替代性方案。或者說,在中國歷史的若干階段中,人們也不是沒有試圖偏離甚至是背離過儒家文化,但最終又都回歸于儒家文化。

  但當近代以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發生碰撞之后,西方人和一部分中國人,提出了儒教是不是宗教的問題。他們認為,儒教沒有超越的、主宰的、人格化的神,沒有“圣經”、“神諭”、“天啟”、“神啟”,沒有“創世紀”、“世界末日”、“贖罪”、“拯救”,也沒有教皇、教士、教階、教堂,等等,因而儒教根本就不是宗教。這些人盡管振振有辭,但結論卻十分滑稽可笑。正如,西方人使用刀叉作為餐具,但不能說中國人使用的筷子就不是餐具一樣。完全拿西方文化的模式,特別是基督教的模式來評判儒教,這種方法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應該說,基督教有基督教的模式,儒教有儒教的模式;儒教是不同于基督教模式的宗教模式,有著自己的特色。在儒家人士看來,儒教不但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宗教的功能,而且在本質上還具有超越西方宗教的優越性。

  儒教的第一大特色在于儒教是“人文教”。中國文化一開端,就包含有相當多的理性成分在內,特別是在孔子刪述整理六經和創建儒家學派之后,中國文化就一直為濃厚的人文氛圍所籠罩。儒教不信仰超越的、主宰的、人格化的神,而是認為人是世界和歷史的主人,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神的手中。因此儒教的根本主張是尊重人、愛護人、培養人,或者說人的價值和尊嚴是儒教最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儒教是“人文教”,并不等于儒教沒有超越性和神圣性,而是說儒教不把超越的對象定位為神,而是定位為自然(外在超越)和道德(內在超越,下面討論)。儒教認為人是“天地”即自然宇宙(含人類社會)所生的,而自然宇宙又有著自己固定的秩序和法則;這一秩序和法則具有權威性和神圣性,人只能遵從和適應這一秩序和法則,而不能破壞和違背它們,否則就會遭到懲罰。儒教把自然宇宙稱為是“天”,把自然宇宙的秩序和法則稱為是“天命”,認為人應該畏懼“天”,服從“天命”。

  儒教的第二大特色在于儒教是“道德教”。儒教之所以張揚人文精神,尊重人的價值,是因為儒教認為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寶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獸,不是因為人有理性、有智慧,而是因為人有道德。古代的中國人稱贊孔子時又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意思是,孔子確立了道德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使道德猶如一盞明燈,光照著人世間,使人類脫離了野蠻和蒙昧。道德的第一要義是自己首先要有道德,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道德的第二要義是愛他人,即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教的道德,不僅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而且也是處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人與自然關系的準則,這被稱為是“一體之仁,一心之轉”。一個人如果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善待人世間的一切,就能不僅僅是畏懼“天”,而且會上達上知“天命”,從而實現自己的道德上的“內在超越”,成為一個“仁者”、“君子”乃至“圣人”。

  儒教的第三大特色在于儒教是“教化教”。儒教最大的理想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仁者”、“君子”乃至“圣人”,而且認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崇尚道德的動機和成為“仁者”、“君子”乃至“圣人”的可能。但大多數人的內心常為欲望所遮蔽,因而需要開導和教育。儒教把這種工作稱為是“化成天下”,即“教化天下”。“天下”是一個在空間或社會橫向結構上的合理和諧的秩序的觀念。“化成天下”的理想是世界和人類“共進大同”。“大同”是對未來人類美好世界秩序的設計。孔子被稱為是“萬世師表”、“至圣先師”,即中國古代的君主、官員和知識分子,都必須接受儒家的教育和遵從儒家的理念。通過君主、官員和知識分子,儒教把自己的理念向社會輸送傳播,并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等層面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化教育組織系統和典章制度禮儀規范。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儒教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與整個社會合為一體。個人的生老病死與國家的興衰存亡,都離不開儒教。

  儒教在本質上超越西方宗教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兩點:第一,因為儒教并不信仰超越的、主宰的、人格化的神,所以她不會和其他宗教存在神的爭端,不會把不信仰儒教的宗教視為異端,因而具有很大的寬容性和溫和性。因此,即使在儒教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國的信仰和民俗,也是多元化的。儒教的這種寬容性和溫和性,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從而保證了中國歷史的連續性和中國社會的積聚性。第二,儒教與政治是高度合一的,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存在“上帝的事情歸上帝管,愷撒的事情歸愷撒管”的政教分離的分歧與爭論。儒教成功地、高度地統合著中國古代社會,同樣保證了中國歷史的連續性和中國社會的積聚性。

  基本結論:儒教是古代中國的立國之本。通過上述對中國發展歷史特色的描述和中國歷史上儒教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基本結論:儒教是中國人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是古代中國的立國之本。它是中國古人生活經驗和生存智慧的結晶與升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理想信念,是保證中國社會發展的文化規范與禮儀制度,是牽引和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根本目的。中國人常為自己的國家有五千年的文明而感到自豪,同樣也應該為自己的民族有著偉大的儒教而感到光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趙吉惠:論儒學既是哲學又是道德宗教
土耳其儒家研究現狀管窺
道德為何會有“血腥氣”?
“儒道”與“儒教”
儒教的精華
上帝回歸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昆明市| 辽宁省| 忻城县| 宜城市| 区。| 内乡县| 龙海市| 恩施市| 阿拉尔市| 黄山市| 衡山县| 富平县| 清涧县| 绍兴县| 闽清县| 紫金县| 德保县| 辰溪县| 长岛县| 永安市| 新乐市| 临猗县| 车致| 五家渠市| 玛曲县| 开阳县| 邳州市| 运城市| 苍南县| 昌宁县| 舟山市| 天津市| 桦川县| 久治县| 瑞安市| 安多县| 阿合奇县| 那坡县| 化隆|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