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杜甫,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個苦大仇深的詩人形象。
詩人杜甫
確實如此,在杜甫的詩歌當中,大唐可謂滿目瘡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留下這樣詩篇的詩人,說其苦大仇深是沒錯的。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杜甫的詩句,向來講究煉字。他的七律,被譽為是唐詩律詩當中最好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一首《登高》,被譽為七律之冠,其中就有典型的煉字。
就單純寫景來說,這首《登高》首聯用到了工筆細描,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煉傳神;而且頷聯采用的是大筆寫意,傳達出秋的神韻。
杜甫·登高
從格律平仄來說,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
詩人杜甫
然而,杜甫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是如此的。比如他的一首作品,沒有刻意的煉字,甚至連題目也沒有擬定,但是卻寫出了最為精妙的絕句詩作。且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這首絕句是我們曾經學過的,是杜甫不多見的有著輕快語氣的詩作。當時的詩人,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結束了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是杜詩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兩個黃鸝鳴翠柳
這其實是一組組詩,本文所談到的,乃是其中的第三首,也是這組詩當中最著名的一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意思是,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窗含西嶺千秋雪
雖然在杜甫的作品當中,極少有這樣的作品,潦草到詩人都沒給這首絕句命個題目,而是簡單的用“絕句”兩字就給打發了。但是這首詩卻也真正體現了詩人的詩詞功力。正是因為有了時候的詩詞文化涵養,所以即便是即興而作的詩詞,也體現出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就這首詩來說,全詩一句一景,各自獨立卻又相互融合。描寫的絕妙春景,卻也襯托出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一開始的時候,詩篇主要展現的是草堂本身的春色和生機勃勃,草長鶯飛的季節,最融入讓人沉醉;但隨后隨著視線的變化已經雪、船等景物的出現,詩人的內心有了些許的感傷。
白鷺
或為思鄉,或為傷春,或為感慨人生,或為嘆自己命途多舛。但是詩人在這首即興而作的詩篇當中,真正做到了“哀而不傷”。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