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因其強烈的生命力和異乎尋常的表現力,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每年高考題中成語的直接運用題占3分,錯別字判定題中也有成語出現;文言文考題中,文言虛詞占3分。因此,在高考復習中從正確理解和運用成語的目的出發,多角度系統地復習成語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根據新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以常見成語為材料,對共18個文言虛詞中的17個虛詞(“矣”成語中無)試作分析,希望考生能和文言虛詞、成語的復習結合,收到一舉多得之效。
01而
㈠連詞,表示多種關系。
①并列,不譯。例如:過屠門而大嚼(比喻把空想當現實來聊以自慰)
②遞進,可譯為“并且、而且”。
例如:學而不厭 鍥而不舍 取而代之 聽其言而觀其行 信而有征(信,真實;征,根據)
③承接。例如:
不教而誅 三思而行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一而再,再而三
④轉折, 可譯為“ 但是、可是、卻”等。例如:
食而不化 不勞而獲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秀而不實 苗而不秀(開花) 犯而不校(計較)
三過家門而不入 樹欲靜而風不止 牽一發而動全身 可望而不可即
⑤假設,譯為“假如、如果”等。 例如: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
⑥修飾。可不譯。例如:
盡力而為 向隅而泣 挺身而出鋌身而出 沖口而出 沐猴而冠 不言而喻
乘興而來 乘虛而入 侃侃而談 數米而炊 適可而止
一概而論 竭澤而漁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不可同日而語
⑦因果,可譯為“因而、因此”等。例如:
顯而易見 輕而易舉 食言而肥 窮而后工
㈡復音助詞“而已”,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例如:如此而已
02乎
㈠用作助詞。
①疑問語氣,可譯為“嗎”。
例如:不亦樂乎(出自《論語·學而》,原文有感嘆語氣)
②表示停頓,一般不譯。例如:忘乎所以
③形容詞詞尾。可譯為“……的樣子”等。例如: 神乎其神 微乎其微
㈡用作介詞,相當“于”。例如:異乎尋常 情見乎詞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03其
㈠用作代詞。
①第三人稱,可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他的、他們的(它的、它們的)”等。例如:
任其自流 出其不意 攻其無備 死得其所 含糊其詞 隱約其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工)(工匠)欲善其事,必欲利其器 支吾其詞 閃爍其詞 恰如其分 適得其反
②第一人稱。可譯為“自己”。例如:自行其事 自圓其說懷璧(比喻有才能)其罪
③指示代詞,可譯為“其中,那個”等。
例如:曲盡其妙 自得其樂 知其一,不知其二 即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㈡用作副詞,反詰語氣。可譯為 “難道(豈)”。例如:舍我其誰
㈢用作音節助詞,有的用在形容詞前,有的用在動詞前。
例如:北風其涼 五世其昌 躬逢其盛 不厭其煩 不厭其詳 突如其來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04且
用作時間副詞,可譯為“暫且、姑且”。例如:得過且過 得饒人處且饒人
05然
㈠用作助詞,形容詞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例如:豁然開朗 渾然一體 黯然銷魂 漠然置之
㈡用作動詞,表示贊同,可譯為“是、對”。例如:不以為然
06所
㈠用作助詞。經常同動詞、形容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有的中間加否定詞“不、未”等。例如:
從心所欲 己所不欲 不知所云 管見所及 前所未聞 一無所有 所向無敵 無所用心
無所不為 在所不辭 前所未有 強人所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㈡復音虛詞“所以”, 起始義是“所從來的”的意思。例如:忘乎所以
㈢表示約略的數目。例如:多歷年所(年數)
07為
㈠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①。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例如:為民請命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了、為著”。
例如:洋為中用 古為今用 舍己為人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③表示被動,可譯為“被”。例如:金石為開 戶限為穿(形容來往的人多)
㈡用作助詞,音二聲,不譯。
例如:為期不遠 莫此為甚 人自為戰 一言為定 寬大為懷
㈢用作動詞,音二聲,可根據環境靈活翻譯。
見義勇為 胡作非為 事在人為 勉為其難 為所欲為 有所不為而后有為(做)
天下為公 止戈為武 言為心聲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是)
量入為出 左右為難 畫地為牢 據為己有(作、作為)
08焉
㈠用作助詞,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可不譯。 例如:語焉不詳
㈡用作兼詞,相當于“于+之(是)”。例如:習焉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