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雞,為什么要叫? 瘦駝 ①雞為什么要叫?這個問題看上去顯然比不上“雞為什么要過馬路”那樣充滿哲思。不過如果拿這個問題問保羅·西格爾,他可能會給出你并不少于“雞為什么要過馬路”的理由來。西格爾是研究雞的博士,他聽得懂雞的語言。雖然對于大多數人,雞的語言無非就是母雞下蛋“咯咯噠”和公雞打鳴“咯咯咯”,但是西格爾博士大概能聽懂30種不同的“雞話”。這一點兒也不奇怪,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一夫多妻的它們總有一大堆家庭瑣事要處理。特別是作為家長的公雞,更是要擔負很多指揮和決策任務。 ②至于公雞打鳴,雞語專家告訴我們,那是一種“主權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員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鄰近的公雞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佛洛等人就曾嘗試解碼公雞的打鳴聲。他們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學實驗,反而是像給明星灌唱片。佛洛他們動用了高靈敏度定向麥克風、高檔錄音機、音頻分析軟件和蘋果電腦。至于“歌手”,那是20只一歲大的雄性原雞,也就是家雞的野生種。經過錄音和分析,佛洛他們發現,雄雞的鳴叫與它們體內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關,雄激素水平越高,鳴叫聲越洪亮,同時這樣的雄雞雞冠越大,體型越健碩,戰斗力越強。 ③公雞什么時候打鳴?當然是早上了,金雞報曉嘛。對不起,你錯了。實際上,公雞很多時候都打鳴。有人統計過,白天里,一只公雞大概每小時打鳴一次,只不過早上那第一聲雞叫劃破了黎明的寧靜,鄰近的公雞不甘示弱紛紛宣示主權,如此接力下去,讓人印象深刻;而嘈雜的白天,人們忙著各種各樣的事,就不會太留意這些打鳴的公雞了。 ④早上公雞為什么打鳴?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夜里,雞都在睡覺。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需要進一步做一下解剖,深入到雞的腦袋里去看一看。雞的大腦里有一個小小的區域叫做松果體,松果體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松果體是受光線影響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松果體才會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其實眼皮并不能擋住太多光線),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著復雜的生物學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當晨光乍現,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雞便不由自主地“司晨”。 ⑤“牝雞司晨”,也就是母雞打鳴。一般情況下,母雞體內只有左側的卵巢輸卵管發育,右側的保持著未分化的狀態。如果它左側的卵巢發生了故障,右側那個未分化的卵巢就會發育成睪丸,并且產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母雞,哦不,它現在已經是個合格的公雞了,就會操起“司晨”的任務來。 ⑥在過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雞也可以安享黑暗靜謐的夜晚。不過有時候遇到滿月,皎潔的月光偶爾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起夜”。而到了戰亂時候,雞犬不寧,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雞夜鳴”為戰爭的兇兆。 ⑦現代社會,尤其是廣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晝夜的區別,與100年前相比,目前人們的“黑夜”普遍縮短了好幾個小時。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白晝”帶來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發的種種健康問題(諸如兒童性早熟,乳腺癌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