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發生在
東漢末年,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如
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名者可為其主,經過時間的演變,空間的轉換,形成
三國鼎立態勢。
官渡之戰 既然稱它為三國,那么肯定是有三個國家的,那么在三國中資格最老的是魏國,其次是孫吳,勢力最為薄弱者為蜀國。而在三國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個人的名字,
袁紹,他的實力不容小覷,可以算是天下勢力中的絕對強者,相對應來說,
曹操才剛剛冒尖,實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兩個國家這里也就一筆帶過了。
但弱者不見得永遠為弱者,當他的發展的進程加快時,是很有可能超越強國,并吞強國,成為強國的,官渡之戰便是這樣的一場戰役。官渡的主要參與者為兩方,袁紹方以及曹操方,中間可能夾雜了零星的蜀國戰力的加入。
為何成為官渡之戰,是因為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便在現河南省,古時候的官渡。這是一場持久戰,全程歷時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可謂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戰爭。
柴京津《官渡之戰》 袁紹那時是
兵強馬壯,可謂是強中之強,曹操的勢力才剛完成搭建層面,從理論上分析,袁紹秒曹操,那是分分鐘的事情,但結果卻大跌眼鏡,曹操和下屬謀臣憑借著機智的謀略,最終以兩萬人打敗了袁紹約十一萬人的大部隊。
從官渡之戰中,我們可以學習弱者怎樣扭轉局勢,從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問題。
曹操官渡之戰 夜襲烏巢
官渡之戰背景
我們分析任何一場戰役,必定要分析它發生的大時代背景,起因經過發展及其結果。這樣的分析才能稱之為全面的分析。
官渡之戰
我們將官渡之戰帶入,同樣的進行上述問題的一一分析,但側重點我們將放在大背景的重點分析。
官渡之戰發生的時間是東漢末年,那時漢室王朝衰敗至極點,
董卓謀逆造反,被袁紹軍隊集結軍隊加以討伐,并最終將董卓殺死,另外方面,曹操帶著漢室
皇帝占據一方,打著恢復漢室的旗幟烽煙不斷。這廂袁紹軍與曹操軍勢力不斷擴張,占據的領土已經相鄰咫尺,袁紹軍隊那時的力量已升至頂點,妄圖吞并曹操軍隊,成為一方的霸主。
曹操官渡之戰
而那廂,吳國內亂,
孫策被刺客刺殺而亡,
孫權繼位,正忙著處理自己國內之亂事,暫時沒有時間去參與,也沒有精力去參與到官渡之戰。蜀國實力弱,但卻不安于本分,趁著袁紹與曹操的戰爭,妄圖想分一杯羹,于是
劉備繞道曹軍背后,想來次偷襲,結果卻以失敗告終,失敗不要緊,但是卻將
關羽給曹操擄了去,可謂
賠了夫人又折兵。
袁紹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戰勝曹操,于是集結軍隊,備好兵器,聲勢浩蕩的就出發了,但此人太過剛愎自用,聽不進諫言,而曹操力弱,在選址和戰術上是避其鋒芒,選擇合適的戰術去完成這場戰斗的。
曹操夜襲烏巢 官渡之戰的分水嶺
袁紹的失敗,曹操的成功,可謂天時
地利人和之杰作,
缺一不可。
官渡之戰地點
官渡之戰,
空前絕后,它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政治作用,對后期的政治局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它的結局導致了曹操也就是魏國的一統北方,也間接為三國鼎立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之功效,當然這場戰役勝利之秘訣也成為了后人乃至軍事學家們對其的不斷分析和總結,以期望找到制勝秘訣,能夠幫助自己的國家取得這樣的空前勝利。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顯然此戰役發生的地點是在官渡,官渡放在現代地圖中來看,就是我國河南省鄭州片區,河南在整個中國來看是在中部,是南方與北方的一個交界之處。但在古代,它可能更加偏向于北方地帶,當時袁紹的勢力和曹操的勢力發展均是在北方,也就是說為了擴大勢力范圍,他們最終一定會出現互相廝殺的局面,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袁紹 那為什么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會是在官渡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袁紹的勢力范圍,袁紹那時通過戰爭已經占領了河北幽州、北京、山西太遠、山東青州等地,而曹操呢?他的劃地范圍又是如何呢?那時的他占領地塊包括濟寧大部分地域、河南和青州部分區域。但從地域分布來看,兩者之間是有部分挨著的領地的,那么為了更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勢力,袁紹選擇了向南部發展,也就是說他選擇要吞并曹操軍隊,
獨霸一方,這是兩者地域的交界就出現了一場空前的戰勝,史稱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打了多少時間
官渡之戰的聞名,一則是因為此戰役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創了曹操獨霸一方的局面。二則,它具有很好的教案實例,讓人們明白弱者并不一定會輸,強者也無絕對勝利的可能性。三則,還因為這場戰爭耗時很長,傷亡巨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這場戰勝到底耗時了多久,為何需要這么久的時間才能決出勝負,如果以時間或者重要事件為劃分依據,它又可以被劃分成幾個重要階段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靜心研究的。
這場戰役開始在公元200年,經歷了大致約1年左右的時間,才最終以曹軍獲勝,袁軍慘敗為結局,這場戰役象征著魏國的崛起,袁紹的徹底沒落。
如果硬要將此戰役做一個劃分階段的話,那么我們以劉備的加入為一個轉折點。為了一統北方,袁紹覺得集結所有力量,攻擊曹操,這時他們進行了第一次的交鋒,曹操這個人很懂人心,且對袁紹的性格相當之了解,所以他沒有分散布兵,而是集中在官渡作戰,官渡易守難攻,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天塹。正當雙方打得
難分難解時,劉備插上了一角,想從中牟取漁人之利,結果是賠了關羽又折兵,關羽被曹操所擄。再說第二次交鋒,因有關羽的加入,曹軍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第三次交鋒,也是最后一次的交鋒,曹操的勝利源于謀臣
荀攸,他的分析十分精準,幫助曹操徹底的打敗了袁紹,完成了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
官渡之戰的意義官渡之戰袁紹敗給曹操的原因官渡之戰的意義 官渡之戰袁紹敗給曹操的原因官渡之戰的意義公元200年,實力強大的袁紹帶十萬精兵進攻曹操,曹操迎戰,在官渡展開決斗。一開始戰局對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紹驕傲自大聽不進意見,...
[詳細]2017-11-26
官渡之戰結果: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的結局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名者可為其主,經過時間的演變,空間的轉換,形成三國鼎立態勢。既然稱...
[詳細]2017-11-26
官渡之戰影響: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名者可為其主,經過時間的演變,空間的轉換,形成三國鼎立態勢。既然稱...
[詳細]2017-11-26
官渡之戰前曹操曾留遺書乞求袁紹善待孩子1944年,美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指揮三百多萬盟軍官兵、二萬多艘戰船,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在諾曼底成功搶灘登陸,拉開了盟軍反攻的序幕,也為二戰的...
[詳細]2017-11-26
三國著名戰役官渡之戰歷史評析勝敗原因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使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于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
[詳細]2017-11-26
解析三國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戰爭過程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官渡之戰曹軍的戰略部署袁紹舉兵南下的消...
[詳細]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06/223014.htm
諸葛孔明
草船借箭·魯肅魯大夫
諸葛亮“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