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到了最為關鍵的沖刺階段。想必各位考生已經很疲憊,但是還在提升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每個學科都有復習任務,都有還可以提升的題型。對于高考的第一場的語文學科來說,考生和老師都認為,作文部分尤其關鍵。是的,確實如此,所以大家都花費了很多時間在作文的準備上。然而,文學類的閱讀部分,大家有沒有認真總結過呢?總結考生模擬考試的得分,我們發現,文學類部分,普遍得分不高,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文體含混不清
統計歷年高考題目,文學類部分考題材料的文體,主要是小說和散文。所謂的文體意識,就是要區分小說的文體特征和散文的文體特征。比如,材料是一篇散文,但是答案中出現“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小說文體中出現的概念,是文體的混淆,勢必會影響到最后的成績。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的題目是不能得到分數的,可以判為零分。試想,如果你有得零分的題目,你的成績會理想嗎?
二.答案沒有邏輯,“假分點”答題
經歷過無數次考試后,很多考生都知道,對于主觀題的回答,一定要分點來答題。甚至部分老師告訴學生,按照兩分一個點來答題。所以,考生在答題時,不論是有沒有這么多點,先寫出序號,最后的結果是,老師把幾個點歸納起來,說的事同一個點,看似分了很多點,最后也只能得到一個點的分數。
三.過度使用套話答題,生搬硬套
考試是可以經過訓練來提高成績的,尤其是主觀題部分。為此,很多考生不斷總結每次考試,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答題模板,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題目,都把模板寫上去。最后給閱卷老師呈現的是,答案在寫一些套話,沒有聯系材料來分析,也沒有聯系材料來作答。這樣的題目,一定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文學類的考題,看似很簡單,其實最后考生的得分都不高。這樣的題目,給考生的錯覺是怎么答好像都對。實際上,那只是好像,尤其是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是很多考生都存在的毛病。在最后的備考時間,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