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當前語文課堂教學,還是偏重知識的傳授,許多教師仍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超越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分析、詳細講解上,學生的智慧火花難以迸發,這是語文教學始終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
追求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關鍵是從根本上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讓學生在學習和積累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掌握語言。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摒棄低效的灌輸和繁瑣的演練,追求簡練和實用,講究對話和共享,活化學生思維。
一堂語文課一般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教師用有內涵有特色的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蕩起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學習熱情。教師用來揭開本節課學習序幕的語言力爭新穎、激情、精練,具備發動機引擎的功效,引導學生以課本材料為載體,通過獨立鉆研或者合作討論去解決問題。語文課堂教學要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育人,在心潮澎湃、情感共鳴中,增強體驗,獲得熏陶,流淌真情,彰顯活力。
2.自學。根據教學目的和文本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布置適量的富有催化“憤悱”功能的自學任務,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盡量使全體學生動腦、動手,著重進行思維和書面語言訓練。不但要讓學生沉浸于文本之中,而且要超越文本,讓文化的汁液順著語言之河抵達他們的慧根,使他們能夠獨立于文本之外,創造性地運用語文。可以采用分組形式,也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相機給予個別指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除了提前精心設計好自學任務外,還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參考資料。
3.展示。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要求學生盡量脫稿說出自己在自學環節中的學習所得,表述規范,姿態得體。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本節課沒有輪到展示的學生,教師要心中有數,下一次語文課首先讓這一部分學生展示。一個學生發言展示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果有話要說,內容一定是必要的,語言一定是簡潔的。
4.點評。這是一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環節。可以與“展示”環節融合在一起。學生之間互相點評,教師也可投入其中。要求學生說出某位同學展示內容的精彩之處,或者提出自己的一點改進建議。學生或者教師點評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要注意點評的原則:不是苛求展示者,而是欣賞和幫助展示者。
5.小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自學”、“展示”、“點評”幾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用精當的語言進行必要的小結。教師“講”的內容,是一種深化,一種補充,做到不重復,不累贅。
6.反思。每一節課上完之后,教師根據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自己教學的體會,總結成功經驗,反思遺憾之處。教師要培養自己的反思素養,這也是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現代教育需要的是新型的實踐反思型教師,能將新的課程理念,化為自己的思想,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文來源:《現代教學》;作者:李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