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學者。曾在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接受理工科和哲學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邏輯和科學方法碩士,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邏輯和科學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西方學習和從事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迄今為止唯一在東西方大學都教授過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華人學者,近十年來發表批判性思維論著數十部(篇)。其教材《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受到世界著名專家的高度贊譽和推薦。
探究性寫作實例: 如果想有光明的未來……
我們這里展示一個探究性寫作進程的簡要形式。假如你要寫一篇討論這樣論題的論文:
“如果想有光明的未來,你就得好好讀書!”
如何進行這樣的探究性研究和寫作? 該從哪里開始,如何進行?這是我們建議的幾個步驟:
探究始于提出、明確和分析問題
既然有這樣一個議題,我們先對它進行分析,了解它的對象和認知的性質,以便確定內容、構成、范圍、方向等等,甚至確定問題的表達形式。這個問題是關于讀書和“光明未來”(成功)關系的議題,我們先分析這個議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問題分析: 對象方面要素
問題分析: 認知方面要素
確定問題和論證的類型
這樣一分析后認識到,原來的問題太大,光是什么是“好好讀書”“光明的未來”就無法把握和進行具體的研究(記住好問題的八個標準)。所以,我們應該改造問題,只有限定具體范圍和所指,才能研究。比如,僅討論某種大學學習和商企行業之間以領導地位、經濟收入為標志的“光明未來”的關系;或者關于在今天人工智能發展的情境下,學習(什么)知識對人的(什么)職業發展的影響等。這也是關于讀書和“光明未來”的關系,但具體和細致多了。
這樣限定后,我們確定了問題和論證的類型: (限定的)讀書對(限定的)“光明的未來”有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可以有不同意思: 可以有“讀書就可以有光明的未來”,或者“只有讀書才能有光明未來”的兩種意思,即它有可能表達兩種關系:充分或者必要:
1)充分: 好好讀書能(或者最能)達到光明的未來。
2)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或者才最能)達到光明的未來。
既然是因果關系論證,那就需要探究具體的因果機制、條件的細節,分析具體要素,即達到某項“光明未來”所需素質,按照兩種可能的解釋,可以有這樣的關系鏈條:
1)讀書,就會有獲得做事的能力;有了做事的能力,就能成功;成功代表光明的未來。
2)光明的未來需要做事的能力;沒有能力就不會有光明的未來;得到能力需要讀書。
“讀書就有光明未來”,作為充分條件句,意味著讀書能保證獲得成功所需的那些能力,如領導、交流、組織、判斷、人事關系、行業技能、機會、資源等等。
這些具體條件和因素,是“讀書就有光明未來”斷言假定靠讀書就都可以滿足的。這些也是這個因果斷言隱含的可行性,最佳性等假設(前提)。
探究其他觀點、論證和信息
探究就是盡可能獲取圍繞問題的多方觀念和信息。
根據問題分析所確定的論證類型(充分或者必要),收集現有的相關各方面(正反)論證,收集它們的證據。
根據問題分析得到的隱含前提和推理,收集與之相關的正反信息、證據(比如,多少成功人物是大學畢業生,是在大學學到領導才能、組織才能等等有關數據)。
收集時,注意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等品質。
評估論證和信息
評估各方觀點和論證(按照評估的五大方面)。
評估概念和斷言的對象、含義和依據。
評估新的信息和證據的可靠性相關性。
論證因果鏈上每一推斷的合適性、它們的可能依據的原則和證據。
評估隱含假設和后果。
尋找反例
主動尋找反例,包括事實的和想象的,是為了實現辯證性。顯然,充分條件的因果論證,是有事實反例的,并非每一個讀書人都有能力獲得“成功”,有些能力是需要經驗、實踐磨練得到的。
找反例和反駁也是實現發散思考,看看有別的可能、替代嗎?比如: 不讀大學,也可以有領導企業的能力嗎? 不“好好”讀書,考試不怎樣,如何? 讀書一定可以獲得所需要的能力嗎? 有更好的獲得做某事的能力的途徑嗎? 成功有多種解釋和達到它的多種途徑嗎?
由此可見,讀書就能滿足成功所需要的實踐經驗、領導才能等等假設是弱的,需要修正。
提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根據上面找到和評估的正反觀念和證據,進行正—反—正的綜合,決定是堅持或修正原來的正方觀點,還是采取反方觀點,還是構造第三觀點等。
到此,你的正—反—正論證文的主干已經具備了,你完成探究和實證的思想準備階段,可以進行正—反—正論文的寫作,并且注意語言、修辭、結構等等的清晰和條理性。
這樣的探究式寫作,不只是寫了一篇文章,而且是發展了認識。這是生產知識和合理決策的過程。學生如果會這樣,就能成為知識生產者,突破被動格局,成為世界的先進。
白馬湖書系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版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文末有優惠券)
批判性思維是從小學到大學的全程教育主題,本書建立在準確的觀念基礎之上,既全面又簡明,是能兼顧中學和大學新生通識教學的批判性思維教材。它的目標是培養開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實證能力,而訓練的重點落實在批判性閱讀、寫作和研究性學習三大技能。書中用實例和范文展示了青年一代亟需的認知和發展方法:善于提出好的問題、細致分析問題要素、探索多維信息和證據、深度質疑和評估現有觀念、有效開發有新意的思想和扎實的論證,并通過專業的寫作來闡明和表達。這些是有創新的學術研究、基于明辨的決策,以及成功面對人生和職業的珍貴素質,是信息和全球化競爭時代的生存技能。
前言 / 001
第一講 批判性思維:必要性和本質001
1.1創新和文明呼喚批判性思維001
1.2什么是批判性思維006
1.3理解和運用批判性思維011
思考題 / 017
第二講 批判性思維進程:探究和實證018
2.1批判性思維的理性和實現018
2.2探究實證:從問題開始026
思考題 / 035
第三講 批判性閱讀和論證分析037
3.1批判性閱讀037
3.2論證分析041
3.3批判性閱讀和論證分析實例054
3.4論證的圖爾敏模型059
思考題 / 062
第四講 澄清概念,具體思維064
4.1消除論證中的概念謬誤064
4.2思考的具體性073
4.3澄清意義075
思考題 / 079
第五講 求真:探求信息、評估信息082
5.1真的必要和虛假的原因082
5.2辨別虛假信息的兩類標準090
5.3求真: 探究全面信息095
思考題 / 098
第六講 推理:相關、充分和謹慎101
6.1推理: 相關性和充足性102
6.2演繹推理109
6.3歸納推理119
思考題 / 126
第七講 科學和實踐推理:最佳選擇130
7.1因果推理和論證131
7.2科學中的推理140
7.3實踐、決策和其他推理153
思考題 / 164
第八講 深入和嚴密思考:考察假設168
8.1辨別隱含假設和前提168
8.2評估隱含假設和前提176
8.3科學中的假設182
8.4隱含意義和后果186
思考題 / 190
第九講 開放理性:辯證、創造和綜合195
9.1辯證: 對立方的合理競爭195
9.2構造和創造多樣思考: 分析和變換202
9.3最后判斷: 綜合和平衡216
思考題 / 221
第十講 批判性寫作:分析、探究和論證224
10.1論證文寫作: 實現和展現批判性思維224
10.2分析性寫作: 理解和評估228
10.3論證性寫作: 探究和實證233
思考題 / 241
參考資料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