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章法(十),行書冊頁的章法分析欣賞。
冊頁是書法章法形式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所謂冊頁即裝裱成冊的完整的書法作品,但它又不同于對聯、條幅、扇面等書法形式。
冊頁的頁數可多可少,有六頁、七頁、十幾頁的,亦有幾十頁的。冊頁尺寸的大小沒有統一的規定,皆由作者自己來定。現在市面上有裝裱好的成形的冊頁可供書者書寫選用,但這種冊頁已經經過裝裱加工,紙比較厚,不宜書寫,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寫壞。所以一般書者都是自己用宣紙先寫,然后再送去裝裱。這樣單張宣紙既好設計畫格,又好書寫,滲墨程度亦較理想。
古代及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留下了許多冊頁書法精品,書體多樣,風格突出,可供我們欣賞學習。冊頁這一書法形式,最適合古代文人在案頭欣賞把玩,它形雖小,內容卻豐富,捧在手上就像看書一樣來觀賞,其樂無窮!
寫冊頁一定要前后一致,首尾圓合,書體書風亦要完全統一,格調一致。所以,寫時最好事先精心設計,或者打好格線再寫,而落款用印的方法類同中堂。
文徵明
作者簡介:文徵明(1470年一1559年)明代書畫家。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自號衡山居士。長州(今江蘇蘇州)人,與祝允明、唐寅、徐楨卿并稱為“吳中四才子”。書法從蘇軾入手,上溯二王,尤以小楷和行草著名。主要作品有 《醉翁亭記》、《離騷》、《自書雪詩卷》、《游天池詩卷》、《石湖煙水詩卷》、《赤壁賦》、《阿房宮賦》、《滕王閣序》等。
文微明行書冊頁
文徵明行書冊頁一釋文: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馀里,隔離天日,驪山/
文徵明行書冊頁一
文徵明行書冊頁二釋文:而復。哀后人也/嘉靖二十九年,歲/在庚戌七月既望/書,徵明十年八十一。/
文徵明行書冊頁二
章法分析:此為文徵明的行書名作《阿房宮賦》 冊頁的其中兩頁,起首第一頁和帶落款的末頁。有豎線格,章法布局有行無列,每行字數不等,字稍有大小變化,長短參差,整體章法較平和,以靜逸清爽為特點。書寫較為自由、隨意,毫無拘束。題款另起,低于正文,“嘉靖二十九年歲在庚戌七月既望書,徵明時年八十一”。開篇題寫篇名 《 阿房宮賦 》 ,下邊蓋有兩方白文印。
----------
作者簡介:鄧石如(1743年一1805年)清代書法篆刻家。原名琰,字頑伯、一作完白,別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精四體書,篆書得秦篆、漢碑篆額及唐李陽冰等篆書體勢,參以隸意,古樸渾厚。亦工篆刻,為“鄧派”創始人。
鄧石如行書冊頁
鄧石如行書冊頁一:(作品釋文略)
鄧石如行書冊頁一
鄧石如行書冊頁二:(作品釋文略)
鄧石如行書冊頁二
章法分析:此為鄧石如行書冊的其中兩頁,選自《鄧石如書法集》,為其行書代表作品。整個作品取橫寬之勢,行距大而字距小,章法極為疏朗。字形取縱勢,上下伸展,其中有個別字如“十”、“則”、“事”、“年”等,皆寫得較長,起到了參差變化的作用。整體字形有明顯的長短、大小、粗細、輕重、巧拙等變化,筆力遒逸,線條流暢,布局和諧。題款字稍小,位置低于正文,另起行寫,“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完白山人鄧石如書于京江之深草閣”,題名之下蓋有“石如”和“鄧氏完白”一朱一白兩方印。
----------
作者簡介:趙孟頒(1254年一1322年)元代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詩文書畫,無所不通,詩風清俊奇逸,喜畫人物與山水,精微細膩,尤以書法著稱,傳統味濃,又具創新精神,開宗立派,是繼顏真卿之后的又一書法宗匠。他對書法史的貢獻在于:楷書的集古出新,流便實用;行草書的宗法晉唐,自成體系以及各種書體的全面精熟。主要作品有《洛神賦》、《三門記》、《赤壁二賦》、《帝師膽巴碑》、《漢汲黯傳》、《煙江疊嶂圖詩卷》、《歸去來辭》、《妙嚴寺記》等。
趙孟頒行書冊頁
趙孟頒行書冊頁一釋文:歸去來并序,/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之/(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
趙孟頒行書冊頁一
趙孟頒行書冊頁二釋文: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何(奚)疑? /
趙孟頒行書冊頁二
章法分析:此行書冊為趙孟傾的代表作品,內容寫得是陶淵明的名作《歸去來辭并序》。我們選了其中帶題目的首頁和有落款的末頁。正文每頁書五行,或有不等。每行字數不定,有行距,無字距,任情書寫,自然布勢。字形以行書為主,間有草書,字與字或連,或不連,皆順其自然。線條極為流暢,清新秀逸,得晉唐神韻。章法極見疏朗,氣勢舒展,筆意平和。落款極為精練,僅題作者的字“子昂”。其下蓋有“趙氏子昂”朱文印一方。由于是名作,所以作品上蓋滿了收藏鑒賞印,如“石渠寶芨”、“御書房鑒藏寶”、“三希堂精鑒印”等,說明此作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曾歸皇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