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游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土文學
作者 | 馬振林
原創 | 鄉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南陽方言“老天爺生”,中國傳統農歷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民間稱“老天爺”,道教稱“元始天尊”,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初九為“天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傳統上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同時,九與酒諧音,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中午食俗要吃撈面,給玉皇大帝祝壽。在中國民俗中,傳言正月初九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大帝是在臘月廿五降臨下界,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善惡良莠來賞善罰惡。然后在其誕辰日(初九)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廷,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齋蘸科儀。寺廟舉行齋天法會,因諸天秉持法王囑托,巡行人間,以慈悲心輔助有德之人,獎善罰惡,世人乃營建此供佛齋天之法會,誦經禮懺,施設凈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當天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系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后面另設“下桌”。“頂桌”供奉用彩色紙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征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一說:在中國神話歷史中,玉皇大帝的名號是比較晚出現,原為古代昊天上帝,到宋朝時,由宋真宗為高上玉帝加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為極尊貴特殊的大道圣尊,是眾神佛之領袖。古時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的至高神。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聯想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于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政治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不祥之兆與災害懲罰。所以君王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到了宋真宗時,皇帝親自為玉皇大帝造像,尊為自家祖先祭祀,幾番上圣號。元朝以后,道教走向世俗,于是乎,中國民間所崇拜已久的“天公”與古代帝王所祀皇天,就逐漸分離開了。根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的記錄,玉皇大帝是光嚴妙樂國的太子,當時國王還沒有子嗣,一天皇后夢見太上道君抱著一個嬰兒,第二天皇后就懷孕了,寶月光皇后在正月初九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后來的玉皇大帝。過了多年后,國王和皇后駕崩,太子繼承了皇位,新皇帝也是勤勉愛民的好皇帝,為國家甘愿奉獻一切。太子為了修行渡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為了超度眾生修行了三千四百劫。最后太子為了國家獻出了生命,他的靈魂飛到了九天,眾神推舉他做了玉皇大帝的寶座。二說:玉皇大帝曾是人間的一個山大王,當年姜子牙“滅商興周”時,這個寨主也立了功勞,最后姜子牙封神的時候,他有幸接到了邀請參加了封神大會。在姜子牙封神的過程中,當所有的天神都封賞完畢后,眼看著所有眾神都到位了,唯獨玉皇大帝的寶座空著,于是眾神議論紛紛。“這個玉皇大帝的寶座我留下了,我自己來做。”姜子牙是這樣想的。可是姜子牙說道:“這張自然有人坐”。剛說完,突然一個凡人飛上天庭,坐在了玉皇大帝的寶座上,這個人就是叫張自然字友仁的山寨主。張自然說明了情況,姜子牙叫苦不迭,誰知道還有這么巧的名字。“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在眾神面前不能說話不算話”。姜子牙沒有了神位,只好棲身到房梁上面了。因此,后來蓋房上梁時,都在大梁上貼上“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紅紙。張自然做了天地之神,宇宙之神,讓姜子牙恨得牙癢癢,詛咒張姓以后不能當皇帝,所以歷史上沒有姓張的皇帝。由于姓張的最尊貴,所以兩人見面寒暄,如果有一方姓張的,可不用說“免貴姓張”這句客套話,直接說姓張即可。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門。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后,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上九辦事一大堆:是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時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會將難辦的事情放到這天來辦。這天辦事效果好,實際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俗信,人們在辦事的交際中,認為有皇天在上,不敢虛偽刁難,互相通情達理,事情容易辦成。馬振林,男,河南社旗縣人,70年代生人,中小學高級教師,現任職于社旗縣實驗學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