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前面:
本文所用事例都是熱門事件,您可以作為素材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了積累素材的一個重要方法——寫時事短評。通過時事短評我們可以將素材庫中的'僵化的材料'活起來,也可將一則材料用于多個主題,同時時事短評還是訓練作文事實論證段落的有效方法。
這一節我們談談如何運用單則素材寫好事實論證段。本篇文章分3個問題來闡述。
(1)事實論證段落多為文章第3--5段。
考場議論文一般結構為第1段提出問題,第2--5段分析問題,最后1段總結。第2段多分析中心論點和題目要求之間的關系,接著在第3段用事例論證觀點。
(2)單純講道理顯得文章空洞無物從,運用事實論證使文章內容充實。
分析問題的段落一般有三段,這三段體現著整篇文章認識的深度。對于考生來說,單純地講道理比較困難,借助事例來論證就化難為簡了。
(3)事實論證段落的作用就是要作為文章的主體部分,支撐文章的中心論點。
一般有3個段落。我們會選擇其中的一個段落運用單則素材進行深度論證。在這一段中需要用有力的事實證明文章的論點,為下一段展開深層論述做鋪墊。
示例:
我們常說醫者仁心,在李蘭娟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與出身醫學世家的鐘南山不同,李蘭娟出身貧寒。李蘭娟年少時家境貧寒,父母辛苦謀生,也不過勉強糊口,實在無力供她上學。幸而上天還是眷顧那些努力的人,在老師的幫助下,李蘭娟成功完成了學業。他們不知道是,這一點善舉改變了李蘭娟的命運。此后,李蘭娟的大半生都在回饋這些善意。她立志學醫,從赤腳醫生到醫學院士,一步步走來從未忘記治病救人的初心。無論是2003的非典還是近期爆發的新冠狀病毒,李蘭娟院士總是習慣于沖向第一線。研究肺炎疫苗,親赴武漢,建議封城,怒懟謠言......她敢醫敢言,彰顯了大醫本色。
單則素材事實論證段的一般結構是:
事實論證段一定要有觀點句,而且要設置在段首。為什么要將論點放在段首?議論文的目的在于解釋、告知或說服,對于高考作文首先就是讓閱卷教師明白這一段在講什么觀點和看法,因而不宜像小說那樣用延遲的手法隱瞞結論,一定要將觀點放在段首。
另外如果段首就用人名,會給閱卷老師造成一種文體不明,敘多議少的錯覺。如果觀點句實在太普通不精彩,可以將本段寫得最出彩的一句話放在段首。切記不用人名作為開頭。
(1)做到事例簡潔完整、觀點鮮明有力。
事例簡潔,多用短句,交代清楚事件即可;敘述過長,就會犯以敘代議的毛病。人物主要事件要完整,如果交代不清楚,就會讓閱卷老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還要做到論點鮮明、分析有理。結尾要回扣論點,在考試中要'點材料',要回扣題中的材料,或者回扣題干的要求。
示例:
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卻可以擁有追夢的權利。寒假期間河南洛寧的一名初中女孩,因家中無網,就來到村支部蹭網上課。父親蹲在一旁的墻角里,默默陪伴女兒。村支書稱,女孩學習很努力,每天都會來學習2個小時。那專注的神情和姿態,讓我不禁想起了希望工程的大眼睛。一個人的生活可以貧困,然而內心卻不可以貧瘠。
(2)用同理心使論證更深刻令人信服。
遇到事情,人們的反應是什么,會怎么去想?這就是人生經歷通感,寫出大家心里所想,所感,文章就會更具說服力。
示例:
貧困是那個時代的烙印,面對母親萬般無奈的退學請求,李蘭娟的命運或許會和千千萬萬人一樣:放棄學業,留守農村。但貧困也是磨練人格的絕佳熔爐,與其說助學金改變了李蘭娟的命運,不如說是她自己抓住了黑暗中的一絲微光,用超乎常人的努力與堅持,去實現了少時的治病救人的夢想。從赤腳醫生到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從大學教授到國家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身份在變,初心卻不變。于是我們看到了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老太太,敢于在非典時期下令浙江省采取最嚴措施,創造了零二次感染的紀錄;敢于在此次疫情下建議武漢封城,扭轉抗疫的局面。無比固執的她,顯得與圓滑的別人格格不入,但正是這份治病救人的單純堅守,成就了一位國士的智慧和擔當。
面對苦難的態度是什么?做法是什么?大部分人會怎么想。這就是同理心。
(3)運用'點染'手法,用畫面感增強議論效果
點染,一般指繪畫時對景物的加點、渲染。在文學創作中,'點染'則是指將抒情、議論同寫景、敘事結合在一起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議論文中可以用一句話描寫,描繪畫面,接著進行議論。
示例:
一片沖天的烈焰,吞噬了一家蒸蒸日上的川菜館門店,火光卻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輝。老板殷論杰沒有選擇逃避責任,面對17個燒傷的員工,他變賣家產,主動承擔所有醫療費用,抒寫了一個良心企業家的社會擔當。如今疫情肆虐,原本重新開業,生意更加火爆的門店被迫關門,殷論杰無奈親自送外賣維生。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堅守良知,肩擔道義的人,他身上的正能量會像燎原的星火,為他照亮通往未來的坦途。災難無情人有義,不忘初心,陽光總在風雨后;砥礪前行,東山再起會有時!
開頭'一片沖天的烈焰,吞噬了一家蒸蒸日上的川菜館門店,'用描寫的手法,極具畫面感。'火光卻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輝'在描寫之后進行議論,讓沉浸在畫面中的閱卷老師受到感染,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4)引用人物語言增強事例真實性和說服力。
議論文中所用事例要真實可信,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詳細敘述事例,如果能在事例中插入一兩句人物的語言,便大大增強了事例的真實性和說服力。因此在積累素材時不僅要記住'人名'、'事件',還要記住一些代表性的話語。
示范:
尊重是春天里的一縷微光。一位老人來售票大廳買票。售票員反復查了幾十次,老人看她一直在查詢,忍不住說:'是不是沒票呀,沒有就算了!'后還真刷出一張票,讓人吃驚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老人后退一步,摘下帽子,深深鞠躬致敬。為什么很平常的一件事,讓人淚目。他們都是有微光的人,他們真實有人情味。他們不喧囂,但就是那么讓人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