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后,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并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quán)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后軍國事務(wù),無論大小悉數(shù)委任太子處決,然后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2、 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晚年,因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3、 唐中宗李顯
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后繼位
4、 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廢皇帝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皇帝
李顯再次為帝
“神龍政變”李顯復(fù)位
5、 唐少帝李重茂
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毒死,韋皇后遂立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皇帝
李旦二次為帝
李隆基與李旦策劃政變,誅殺韋皇后,在太平公主的逼迫下,李重茂禪位李旦
6、 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二次為帝,太平公主想學(xué)武則天干預(yù)朝政,結(jié)果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矛盾凸顯,李旦怕事情愈演愈烈,禪位給李隆基,后李隆基發(fā)動政變,誅滅太平公主,掌握了皇帝的實(shí)際權(quán)力
7、 唐肅宗李亨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被立為太子。安史之亂起,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fù)責(zé)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馬嵬坡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8、 唐代宗李豫
乾元元年(758年),冊立為皇太子,寶應(yīng)元年(762年)四月,唐肅宗病重,張皇后欲廢掉太子,后被李豫平定,登基為帝。
9、 唐德宗李適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適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 大歷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長安宮中。李適即位
10、唐順宗李誦
大歷十四年(779)十二月,李誦被詔立為皇太子。唐德宗駕崩,遺詔傳位于太子李誦,李誦繼位。
11、唐憲宗李純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封為皇太子。八月四日,李純得到順宗李誦傳位(實(shí)為宦官等逼迫)。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
12、唐穆宗李恒
元和七年(812年),冊立李宥為皇太子,改名李恒。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崩,宦官梁守謙擁立李恒登基,是為唐穆宗。
13、唐敬宗李湛
長慶二年(822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壬申,唐穆宗崩。李湛即位柩前
14、唐文宗李昂
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宦官劉克明等殺死唐敬宗,偽造遺旨,欲迎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擁立李昂為帝,改年號為“太和”
15、唐武宗李炎
公元840年(開成五年)正月初二,唐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玨等奉太子監(jiān)國。但是神策軍護(hù)軍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貪圖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dāng)重任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玨據(jù)理力爭,奈何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假傳圣旨,將唐文宗的五弟潁王李瀍立為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李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唐文宗駕崩之后,潁王柩前即位,是為唐武宗
16、唐宣宗李忱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病危,宦官馬元贄等認(rèn)為李怡較易控制,就把他立為皇太叔,“勾當(dāng)軍國政事”,并更名李忱,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李忱監(jiān)國后,滿臉悲傷地接待臣下,決斷事務(wù),眾人這才見到他的隱德。 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駕崩,李忱登基稱帝,時(shí)年三十七歲,是為唐宣宗。
17、唐懿宗李漼(別稱李溫)
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病逝,左神策護(hù)軍中尉王宗實(shí)、副使丌元實(shí)矯詔立李溫為皇太子。次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后正式即位
18、唐僖宗李儇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病重。其月十八日,宦官田令孜、劉行深、韓文約等擁立普王儼為皇太子,改名儇。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時(shí)年十二
19、唐昭宗李曄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病危時(shí),群臣因唐僖宗的皇子年幼,宦官楊復(fù)恭擁立唐僖宗同母弟壽王李杰。此時(shí)唐僖宗已經(jīng)不能說話,只是略微點(diǎn)頭算是恩準(zhǔn)了,于是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遺詔立壽王杰為皇太弟,監(jiān)軍國事。僖宗崩,遺詔命太弟嗣位,改名為敏,即位于柩前,時(shí)年二十二歲。十一月,改御名為曄。
20、唐哀帝李柷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遣親信弒殺了唐昭宗,次日蔣玄暉假傳圣旨,立輝王李祚為皇太子,改名李柷,后被朱全忠鴆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