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的爆發(fā),使晉廷失去在地方的影響力,胡族陸續(xù)叛變。晉惠帝時期,益州內亂,巴氐勢力擴大。之后益州刺史羅尚擊殺巴氐領袖李特。其子李雄繼立后擊敗羅尚并稱王,于306年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
匈奴劉淵統(tǒng)領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馬穎結其為外援。304年司馬穎遭王浚圍攻,遣劉淵回并州發(fā)兵支援。他乘機宣布獨立,稱漢王,自稱繼承漢朝正統(tǒng)。308年劉淵稱帝并遷都至平陽,國號“漢”,史稱前趙。
成漢與漢趙的建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李雄306年稱帝,國號'成',史書也有稱“大成”。公元338年,李壽殺李期自立為帝,將國號改為'漢'。史書連稱為'成漢'。
成漢是由氐族人李雄建立的國家。共43年。
公元347年,東晉的執(zhí)政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的殘余勢力在2年后也被東晉徹底消滅。
李壽于漢興年鑄漢興錢。
此錢幣質為青銅,鑄工較差、形制薄小;漢興線按錢文排列的方式可分為兩種:
疆域
成漢的疆域大致是今四川省除川西高原部分和漢中盆地的西部。
公元304年劉淵建立漢政權,319年四月,劉曜改國號為趙。而石勒所建政權,國號也是趙。為了區(qū)分,史家把劉淵建立的劉姓政權統(tǒng)稱為前趙,石勒政權為后趙。
【前趙疆域圖】
前趙是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國家。歷經(jīng)五帝,共25年。
公元329年初,前、后趙大戰(zhàn)于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被后趙擒殺,漢趙主力被消滅。
后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于上邽。九月,后趙石虎攻克上邽,殺劉熙及文武百官,漢趙亡。
疆域
疆域包括今甘肅東部,陜西、河南、山西、河北大部。
石勒是八王之亂后投靠的劉淵,是手握重權的將領。318年劉粲繼位,但遭靳準殺害奪權。
劉曜與石勒得知后共同平亂,期間劉曜稱帝,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石勒得知后也于襄國稱趙王,史稱后趙,雙方?jīng)Q裂。
后趙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國家。歷經(jīng)7帝,共32年。
公元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后趙滅亡。
疆域:
統(tǒng)治地區(qū)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及荊州和幽州部分地區(qū)。
【豐貨錢】
豐貨錢有篆書、隸書兩種,其錢文由右向左橫讀,錢面分有內廓或無內廓,錢徑多為2.4厘米,重2.1克至2.8克。
為區(qū)別于其他以“夏”為國號的政權,史稱“ 大夏”,又因其建國者為匈奴人,又稱“ 胡夏”。
【胡夏疆域圖】
胡夏是由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立的政權。共24年。
赫連勃勃是鐵弗匈奴部人,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后代,與前趙劉淵同族。
赫連昌是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三子。
赫連定是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昌之弟。
公元431年,赫連定攻打西秦和北涼,途中為吐谷渾所俘,胡夏滅亡。
疆域
盛時從偏居一隅的朔方地區(qū)發(fā)展到了關中。
特征:錢文隸書,旋讀,錢文筆畫清晰纖細,與莽泉相似,廣穿,素背,內外廓精整。
“太”,“大”在古代兩字互通之用“太”字從“大”,所以此幣應讀“大”。
“大夏”為國號,“真興”為年號,此乃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國號與年號鑄造成幣的首例。
直徑:23mm,重量:2.2g-2.8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