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河南各地市名稱的由來及沿革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并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

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1、鄭州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

隋開皇元年(581年)改滎州為鄭州,《郡縣釋名》河南卷上:鄭州“周管叔鮮封于此。有管仲城,后為鄭國。州從國名也”。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鄭州建為西輔郡,為宋代四輔郡之一。明洪武初屬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屬河南省,十二年復屬開封府,光緒三十年(1904年)又升為直隸州。1913年廢鄭州為鄭縣。1928年析鄭縣縣城置鄭州市,1933年撤銷。1948年復設鄭州市,1952年鄭縣撤銷,并入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此。

2、洛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

秦置洛陽縣,因在洛河之北,故名。《寰宇通志》:“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陽?!睎|漢建都于此,改為河南尹。三國魏復改洛陽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東魏初改置洛州。隋大業元年(605年)在漢魏洛陽故城西建城,煬帝遷都于此,稱東京。并置豫州,后改稱河南郡,同時移洛陽縣治于此。唐初為洛州,顯慶二年(657年)建東都,武則天改稱“神都”,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天寶元年(742年)定為東京。五代梁和唐、晉亦曾都此。五代梁、晉、漢、周和北宋稱為西京河南府。金興定元年(1217年)稱中京金昌府,正大初重建洛陽城,元為河南府路。明、清為河南府。1913年設豫西道,1914年改河洛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8年析洛陽縣城區置洛陽市。1954年改為地級市,為河南省轄市。

3、開封市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 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于此。

秦置開封縣,取“開拓封疆”之意得名,北周建德五年(576年)以城臨汴水,改稱汴州。隋大業初州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汴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汴州為陳留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汴州。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稱開封府,建為東都。五代晉、漢、周和北宋均建都于此,稱東京開封府。金初稱汴京,貞元元年(1153年)改稱南京開封府,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元稱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開封府,清仍為開封府,河南巡撫駐此,為省會。1913年廢府,置豫東道,1914年稱開封道,1936年1月設開封市(縣級市),同年5月并入開封縣。1948年復置,為省轄市、省會。1954年省會遷鄭州,開封市為地級市,為河南省轄市。

4、平頂山市

平頂山,河南省地級市,別名鷹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經濟區重要的能源和重工業基地,也是豫中地區的中心城市。平頂山既是資源型工業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還是中國曲藝城、中國書法城、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唐鈞基地。平頂山有各類水庫169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該市穿境而過,有白鷺洲、白龜湖兩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堯山-中原大佛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區有綿延百里的溫泉帶和世界最高銅制立佛中原大佛,堯山地質公園是國家地質公園。

《大清一統志》:平頂山“絕頂平坦無峰巒,故名”。平頂山市以平頂山得名。因境內煤炭儲量豐富,1954年成立平頂山市煤礦辦事處,1955年建礦區。1957年置平頂山市,1964年改平頂山特區,1969年復地級平頂山市,為河南省轄市。

5、安陽市

安陽,簡稱殷、鄴,河南省地級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倚太行山,東連華北平原,北鄰邯鄲,南接鶴壁、新鄉。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安陽是甲骨文最早發現地,《周易》的發源地,中國文字博物館、 紅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證為華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在安陽出土。安陽殷墟是世界公認的、當今中國所能確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遺址,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譽。

秦置安陽縣,《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攻安陽,取之?!奔创?。西漢廢,西晉復置,東魏天平初廢入鄴縣。隋開皇十年(590年)改鄴縣為安陽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彰德府。清因之。1913年廢府為縣,1949年析安陽縣城及近郊置安陽市,為平原省轄市(地級),1952年市屬河南省,屬安陽專區。1958年屬新鄉專區,1961年屬安陽專區,1969年改屬安陽地區。1982年復為地級安陽市,為河南省轄市。

6、鶴壁市

鶴壁市,河南省地級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是豫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能源與新材料、先進制造、食品產業基地,濱水生態宜居城市,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傍城區而過。鶴壁市是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諸侯國衛國都城朝歌、戰國七雄之趙國都城中牟均位于鶴壁市。林、石、衛、康、殷姓及韓國(朝鮮)康氏、琴氏等姓氏起源于此,鶴壁是東亞民族姓氏的重要發祥地。

鶴壁一名最早見于《金史》,傳古有雙鶴棲于南山之峭壁,其山名鶴山,其村名鶴壁。金稱鶴壁鎮。1952年在湯陰縣鶴壁集周圍建煤礦。1956年設鶴壁辦事處。1957年置鶴壁市,直屬河南省。1958年降為縣級市,屬新鄉專區。1961年屬安陽專區,1969年屬安陽地區。1974年升為地級市,為河南省轄市。

7、新鄉市

新鄉市,是河南省地級市。新鄉市地處河南省北部,南臨黃河,與鄭州市、開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與鶴壁市、安陽市毗鄰;西連焦作市,并與山西接壤;東接油城濮陽市,并與山東相連,總面積8249平方公里。建國初期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是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中原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中原經濟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城市之一,也是豫北的經濟、教育、交通中心。新鄉市歷史悠久,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遺址留存,是《詩經》重要發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鄉地區的詩歌,占國風的四分之一。反映朝代興衰更迭的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

新鄉名稱源于西漢為獲嘉縣的新中鄉,《太平寰宇記》卷56:新鄉縣“取新中鄉以為名”。西晉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鄉市建新樂城?!妒酚浿疽伞罚骸皹氛叽迓渲^,古字通用”,新樂亦即新鄉之意。

隋統一全國后,于開皇六年( 586年)劃汲縣、獲嘉縣兩縣組成一個新縣,取原“新中鄉”首尾二字為縣名,“新鄉”由此見諸史冊。1913年后歷為豫北道、河北道、晉冀魯豫新鄉專員公署駐地。1949年析置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1952年為河南省轄市。1958年降為縣級市,為新鄉專區駐地。1974年升為地級市。1978年復降為縣級市,屬新鄉地區。1982年再升為地級市,為河南省轄市。

8、焦作市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焦作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隔河相望,東臨新鄉,西臨濟源,是全國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云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

元至元年間稱西焦家作,因焦姓在此開設煤炭作坊得名。后簡稱焦作。清宣統二年(1910年)成立焦作鎮。1925年改鎮為市,1938年廢市為鎮。1945年置焦作市,1946年復鎮,1948年改焦作縣,1949年改焦作礦區,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56年撤銷焦作礦區和焦作鎮,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74年1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

9、濮陽市

濮陽市,河南省地級市,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市、菏澤市隔河相望,東北部與山東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鄰,北部與河北省邯鄲市相連,西部與安陽市接壤,西南部與新鄉市相倚。濮陽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之稱,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曾出土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濮陽古稱帝丘,濮陽之名始于戰國時期,因位于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后因黃河泛濫淤沒)之北而得名。《水經注·瓠子河》:“濮水徑其南,故曰濮陽也。”兩晉、南北朝為濮陽國和濮陽郡。唐初為濮州,后改澶州。宋為澶淵郡,崇寧五年(1106年)升為開德府。金為開州。明、清因之。1913年降開州為開縣,屬大名道。1914年改開縣為濮陽縣。1949年為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屬安陽專區(1969年改地區)。1983年改設地級濮陽市,為河南省轄市。

10、許昌市

許昌,古稱許州,是河南省地級市,河南省政府批復確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區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交通和物流樞紐城市、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漢魏歷史文化名城。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 。許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筑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許昌古稱“許”,源于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于潁水之濱而得名。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以“漢亡于許,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縣”,始稱許昌。唐、金、元為許州治。明洪武初廢入許州。1913年廢州改置許昌縣。1947年析許昌縣城和四郊置許昌市(縣級)。1949年屬許昌專區。1969年屬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改設地級許昌市,為河南省轄市。

11、漯河市

漯河市,河南省轄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于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屬許昌專區。1969年屬許昌地區,1986年升地級漯河市,為河南省轄市。

12、三門峽市

三門峽,河南省轄地級市,位于豫晉陜三省交界黃河南金三角地區,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干旱氣候;三門峽有“五山四嶺一分川”之稱,西接關中,北鄰三晉,東守中原,境內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鄭(州)西(安)高鐵橫貫東西,209國道、三(門峽)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鐵路連通南北,是連接豫晉陜三省、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區域交通樞紐城市。同時,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國文化都發源于此。

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由此得名。轄區地處秦嶺余脈崤山山麓,千古雄關函谷關矗立境內。因古時崤山與函谷關并稱“崤函”之塞,三門峽又稱“崤函”。1957年置三門峽市(省轄)。1958年由洛陽專區代管,1969年屬洛陽地區,1986年升為地級三門峽市,為河南省轄市。

13、商丘市

商丘,簡稱“商”,河南省地級市,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商丘市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商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文明的誕生地,有“華商之源”的美譽。

據史載,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遷徙,后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商丘縣,為歸德府治,清因之。1913年廢府,屬豫東道,1914年屬開封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9年設商丘專區,1958年撤銷,1961年復設,1969年改設商丘地區。1997年設立地級商丘市,為河南省轄市。

14、周口市

周口市,古稱龍都、陳州,河南省轄地級市,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地處黃淮平原腹地,東臨安徽阜陽市,西接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和開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市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水路運輸交織成網,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三位一體的大交通格局。沙潁河自古以來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劉灣兩大貨運碼頭,入淮河、匯長江。沙潁河航運可直達南京、上海、杭州。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圣跡”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

周口,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屬商水縣,因明永樂年間一周姓船戶在沙河往返擺渡而得名。1949年置周口市,屬淮陽專區,1952年廢入商水縣,1953年復設周口市,屬許昌專區,1958年又撤并入商水縣,1965年析許昌、商丘兩專區部分縣設周口專區。1969年改為周口地區,行政公署駐周口鎮,1980年周口鎮升設周口市(縣級)。2000年周口地區撤銷,改設地級周口市,為河南省轄市。

15、駐馬店市

駐馬店,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處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區,位于全國第三級地貌臺階上,橫跨南陽盆地東緣和淮北平原,處在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駐馬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盤古創世紀活動的核心區域,是軒轅黃帝夫人嫘祖的故鄉,是戰國時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全市共有森林公園7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自然人文景觀較多;駐馬店還擁有梁祝故里、秦丞相李斯墓、伏羲畫卦亭和戰國冶鐵遺址、西周蔡國故城、天中山、悟穎塔等人文資源,還有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的南海禪寺。

駐馬店之名初見于明代,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崇簡王朱見澤就封汝寧,在此建莊并設驛站,由于這里自古交通便利,八方輻輳,官宦過往,商賈云集,驛差穿梭,其駐馬投宿的客棧馬店甚多,駐馬店的稱謂由此而來。1949年升駐馬店鎮設駐馬店市(縣級),屬信陽專區,1952年駐馬店市撤銷,1953年復置,1958年再撤,1965年析置駐馬店專區,1969年改駐馬店地區。1980年復置駐馬店市,屬駐馬店地區。2000年駐馬店地區撤銷,改設地級駐馬店市,為河南省轄市。

16、南陽市

南陽,古稱宛(yuān),河南省轄地級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豫鄂陜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陽郡,因在南山(今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故名。《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秦置南陽,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西漢因之。此后境內州郡廢置無常,區劃演變繁雜。晉置南陽國。南朝宋復南陽郡。隋開皇初始置南陽縣。唐、宋置鄧、唐二州。元置南陽府。明、清因之。1913年屬豫南道,1914年屬汝陽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8年置南陽市,1949年屬南陽專區,1952年改市為鎮,1953年復置南陽市,1969年為南陽地區,1994年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為河南省轄市。

17、信陽市

信陽,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省,南通湖北省。地勢南高北低,形成了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季風氣候明顯。信陽是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處于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和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在300千米半徑范圍內有鄭州、武漢、合肥三個省會城市。 信陽在西周時期是申伯的封邑地,北宋改稱信陽。信陽地域文化豫楚交融,商周、春秋戰國以后,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此交匯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豫風楚韻”。信陽是孫叔敖、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信陽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所產的信陽毛尖聞名遐邇,因此又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

郡縣釋名》河南卷下:信陽舊名義陽,“城內東北隅有義陽山,山上建義陽書院,縣以山名也”。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太宗趙匡義諱,改義陽縣為信陽縣。元為河南中書省汝寧府之息州、光州、和信陽州。明為河南省布政使司汝寧府信陽州。清為河南省汝寧府信陽州、光州。1913年屬豫南道,1914年屬汝陽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9年設信陽、潢川二專區,1952年合并為信陽專區,1969年改信陽地區。1998年改設地級信陽市,為河南省轄市。

18、濟源市

濟源市,是河南省直轄縣級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地處黃河以北,北隔太行山與山西晉城相接,西距中條山與山西運城交界,南臨黃河與河南洛陽接壤,東與焦作毗鄰。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濟源現擁有濟源鋼鐵,豫光金鉛等三家上市公司。濟源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業生產體系。手工藝品天壇硯為我國4大名硯之一。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濟源縣,以地處濟水之源得名。《元和郡縣志》濟源縣:“以濟水所出,因名?!泵晒盘诹?1234年)改濟源縣為原州,七年廢原州為濟源縣,明、清屬懷慶府。1913年屬豫北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9年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69年屬新鄉地區,1986年屬焦作市。1988年撤銷濟源縣,設立濟源市。1997年改為河南省直管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河南一個省轄市,人口超過800萬,在地理位置上屬于南方!
河南這五大地級市:以'陽'字命名,一個比一個牛
信陽市的區劃調整,河南省的第5大城市,為何有10個區縣?
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和山東省的一個縣,名字正好倒過來!
2000年前曾經存在于河南省境內的地區
河南面積最小的三個地級市,全為新興城市,有兩個比省內一縣還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依安县| 德安县| 石渠县| 綦江县| 达州市| 镇原县| 大名县| 从化市| 贵南县| 平顺县| 崇阳县| 遂川县| 柘荣县| 永新县| 乐至县| 宜君县| 石楼县| 夏河县| 辉县市| 新沂市| 集贤县| 海原县| 化德县| 礼泉县| 泗阳县| 惠来县| 虞城县| 太谷县| 元谋县| 东乡| 昌黎县| 日土县| 海林市| 崇仁县| 苏尼特右旗| 健康| 海淀区| 阜新| 马山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