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南北長(zhǎng)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qū)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主體以花崗巖構(gòu)成。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
明朝旅行家、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贊嘆說(shuō):“五岳歸來(lái)不看山,黃山歸來(lái)不看岳”。徐霞客評(píng)黃山有“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xiǎn)峻、衡岳之煙云、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并被世人譽(yù)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被尊為中國(guó)山水畫的搖籃。明末清初形成的黃山畫派以黃山為背景作畫,駐足于黃山,潛心體味黃山真景,描繪黃山神妙絕倫的風(fēng)景名勝。其中代表人物梅清、石濤、漸江更被稱為黃山畫派三巨子。石濤更是第一次把黃山72峰全部入畫。此外黃賓虹自稱為“黃山山中人”。自古至今,許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許多吟詠黃山的佳作,包括了李白、賈島、范成大、老舍、郭沫若、龔自珍等。
黃山上遍布的摩崖石刻也展現(xiàn)了黃山的文化方面。最大的摩崖石刻是青鸞峰上每字6米見(jiàn)方的“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
黃山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77個(gè),其中命名的有72個(gè)山峰。黃山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瑰麗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平曠高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險(xiǎn)峻高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清朝人趙士吉曾說(shuō):“黃山之奇,信在諸峰;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霧之奇,信在鋪海。”